特长生,渐行渐远


近日,教育部公布《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要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要求,逐步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不可否认,在教育评价机制单一的时代,特长生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教育初衷。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为特长生亮“红灯”。消息一出,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取消特长生引发热议
每年“小升初”,都有许多孩子希望通过特长生的方式进入名校就读。不过,现在教育部要治理这种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的情况了。新学期开学在即,教育部公布《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规范招生入学秩序、保障入学机会均等。其中最受各方关注的是,“要逐步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和“继续清理和规范中考加分项目,尚未全面取消体育、艺术等加分项目的地方,要从2018年初中起始年级开始执行”的要求。明确提出要逐步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
减少乃至最终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特长生招生的政策一经出炉,立马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取消特长生,对于有此升学意愿的学生如何应对?2月27日,记者采访了多位小学生。其中,不少学生的回应是:“把学习搞好,尽量去自己想去的学校。”
今年11岁的张梓豪是一位体育爱好者,业余时间不间断参加体育活动。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踢足球和练习跑步,父母有意愿让他以体育特长生名义升学,自己以前也有此想法。对于取消特长生招生,张梓豪倒显得非常淡定,不管能不能以体育特长升学,以后仍然不会放弃体育:“我一到运动场就兴奋。”
对于取消特长生招生,全面取消体育、艺术等加分的政策,很多家长在接受采访时都表示了认同,认为这更彰显了考试的公平,让孩子们可以为了兴趣而学习,而不是为了加分和择校。
市民周晨旭的女儿今年10岁,目前上小学四年级。从幼儿园起,她就开始系统地学习绘画和舞蹈,参加了很多培训班。周晨旭坦言:“学习画画、舞蹈是为了满足女儿的爱好。当然也考虑过让她走艺术这条路。如果女儿在这方面确实有天赋,今后在中考、高考的时候,希望可以在特长方面助她一臂之力。”这两天,周晨旭也得知了教育部出台的取消特长生政策,对此她很坦然:“这个问题对我们一家影响不大,孩子们之间的竞争会更加公平。其实,参加这么多培训班,主要还是希望她能健康成长。如果她喜欢,肯定会让她继续学下去。”
不过采访中,也有少数家长认为,才艺学习会占用较多课余时间,既然取消了特长加分,今后可能会给孩子减少这方面的培训。“特别是上了初中,肯定是以学业为主了。”一位学生家长说。在一些家长微信群里,家长们更是各抒己见。有些早早就定下让孩子走特长之路的家长认为,政策调整非常大,直接打乱了自己孩子的升学计划。而有些不打算走特长生之路的家长则表示,这是促进义务教育公平的一个好方法。
市民黄薇的女儿上小学四年级,之前有亲戚家的小孩通过特长入读心仪的初中,为此她在两年前开始让女儿学习小提琴。“女儿自己也喜欢音乐。我认为对于特长生不能‘一刀切’,应该为有需求、有天赋的孩子提供另一个选择。”黄薇告诉记者。家住集英花园小区的李雨欣刚看到这个新闻时,一下子想到自己家孩子咋办。李雨欣的孩子在小区附近一所小学上五年级,明年夏天面临“小升初”,现在一时没了主意。李雨欣告诉记者,政策调整对很多小学生和家长影响很大。“据我所知,很多家长都是提前好几年准备,对照所意向的初中让孩子学习某一种特长。政策一取消,那些为了升学而学习的特长岂不是白费了?”她说,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顺利通过特长生招生升入初中,在小学阶段就让孩子参加考级以及高水平的艺术等比赛,如果取消了特长生,就没必要在小学阶段参加考级了,这也将是一大影响。
让教育服务更加公平
其实,近年不断有减少和规范特长生招生的信号释放。2014年,教育部就曾明确,到2016年特长生招收比例压缩在5%以内。国务院发布意见要求,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从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普通高中招生,到高校人才选拔录取,均取消或大幅减少特长生招生,明确传递出让特长教育更纯粹、让招生更公平的信号。
采访中,很多家长告诉记者,特长生本来是多元化选拔和培养人才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学校特色的塑造也起到过重要作用。但遗憾的是,在优质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下,特长生招生出现了一些问题。国内一些地方出现了用财富与人脉资源违规享受政策红利,导致特长生招生异化为灰色利益链条的现象,扰乱了招生入学秩序,破坏了教育公平。
当特长生招生被异化为“入校捷径”后,又加剧了社会的普遍焦虑。市民陈天歌和爱人平时的收入并不高,儿子的学习成绩也从未让夫妇俩骄傲过。“我和他爸爸多次想让孩子学一门特长,但是想想家里的收入,最后也只能算了。”陈天歌告诉记者,在看到孩子的同学在上各种培训班时,自己既羡慕又无奈,担心自己的孩子因为没有财力接受特长教育,在接受教育的最初便已然落了下风。
此外,也有不少家庭不甘心望“校”兴叹,被裹挟到特长与才艺培养的洪流中来,最终导致培训机构赚得盆满钵满,家长和孩子苦不堪言。记者随机走访了我市几家培训机构,机构负责人普遍认为,特长生招生的取消会对他们的生意有一些影响。孙先生在宋城路开了一家画室,主要给幼儿园、小学阶段的小朋友培训绘画。孙先生告诉记者,前来培训的孩子中,有的出于自身喜爱,有的则是父母希望孩子能够有一门特长。“这里面存在一些功利性较强的家长,但我想大部分把孩子送到这来,没有想着孩子一定要掌握一技之长,以后在升学上有所便利。”孙先生说。
培养兴趣特长 依然不能忽视
对于减少乃至最终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特长生招生的政策,我市很多教育界人士认为,这一政策进一步实现了教育公平。在我市一所小学工作多年的教师王瑞成告诉记者,特长生招录政策的初衷,是为了起到“人尽其才”的效果。“我想,取消特长生招生并不是抹杀特长,而是为了纠正一些只为考试而去培养特长的错误观念。”王瑞成同时提醒,一个孩子的成才需要多方面培养,拥有全面的综合素质才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如果为了考试而忽视对孩子爱好的培养,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不少人担心,取消特长生招生,可能导致家长和学校都不重视学生的特长培养。对此,王瑞成建议,相关部门在取消特长生招生的同时,也要进行相应的办学改革,让艺术、体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真正有特长和兴趣的学生,可以在课外进行相应的专业训练。例如,文体艺术教育应该在教育大纲中增加比例,在中小学校提高体育、音乐、美术等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加大对相关师资、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同时,落实和扩大中小学的办学自主权,让每所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都有更大的自主办学空间,在办学质量均衡的基础上办出学校的特色,在办学中,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评价,这也是很多国家的教育经验。

我市召开重振轻工业名城雄风工作推进会议
乐山法院系统开展“院长大比武”活动
新昌“厕所革命”细微处见文明
交通志愿者守护校园路口秩序
汪涛调研平江天岳幕阜山旅游开发工作
特长生,渐行渐远
5月1日起第四套人民币部分券别停止在市场上流通
我市成立机动车检验检测协会
智慧体验广场重新开放 周三至周日都可去逛
广平“魔豆妈妈”获奖
市交通执法部门深入学校开展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
我市获全省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
宿迁市第四届“金种子”网络创业大赛公告
明溪县强化三举措推进精准扶贫
柳州市委副书记梁旭辉率队到我县开展专项检查
3岁男童指头夹单车齿轮 执勤交警及时救助
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省级考核鉴定结果通报会召开
北京市昨日降雨现七年来最大雨强
儿子女婿先后牺牲 对话“最感人全家福”家人
东城区档案局节前走访慰问老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