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神之力打通乡村振兴之路——镇巴县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纪实


家风,是一种潜移默化、世代传承的信仰;精神,是一股指引向上、所向披靡的力量。“传家风、树美德、守诚信、做好人……”行在镇巴,一张张镌刻着精神文明建设关键词的特殊“名片”布满村村户户、山山水水。
近年来,镇巴县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创新开展“传家风家训,树公德美德,守诚实诚信,做好人好事”新民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构建美丽文明新家园、和谐淳朴新民风、优质健康新生活,有机融合贫困人口的主观能动性和各方帮扶的外在作用力,为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和不竭的力量源泉,以精神的力量打通乡村振兴之路。
新农民:口袋有“财”,脑袋有“才”
康祥均是镇巴县平安镇桑园坝村村民,多年艰苦奋斗积累了一些家业,2017年桑园坝村被识别为贫困村时,康祥均在带动本村村民务工就业的同时主动找到镇政府、村委会了解脱贫攻坚政策,自愿为全村124户贫困户每户无偿提供1000元资金作为本金入股到陕西省恒业志绅实业有限公司,每年按20%的利润享受红利,直到2020年全村整体脱贫。
“长幼定有序,治家贵节俭;手足应相助,百善孝为先。”镇巴县平安镇王氏家训如是说。镇巴在全县搜集整理优秀家规家训93例,制作家风家训牌逐户悬挂;打造家风家训馆16个、乡风文明街54条、文化墙1.6万平米,并通过漫画、诗歌、文艺节目等形式广为宣传,这些家训或立德树榜、或警示劝诫,以至善至美、克勤克俭、和谐互助的价值观念引领群众不仅要口袋“富了”,还不能让脑袋“空了”。
“那年她26岁,在人生最美的年纪突遭变故,丈夫瘫痪,3岁幼子嗷嗷待哺,73岁的公公身患风湿,家庭负债累累。她从容面对命运刁难,悉心照料丈夫、赡养老人、抚养孩子,后来,儿子考上重点大学,一家人日子和美、产业红火……”最近,一个以镇巴道德模范温香成真实故事改编的微电影《守·护》感动了许多人。
近年来,镇巴积极营造“培树好人、颂扬好人、争做好人”良好氛围,使“好人”评选在各个镇村、党政机关、文明单位、窗口服务行业等社会各层面全覆盖,建立“镇巴好人基金”和好人嘉许制度,利用爱心超市、好人好事榜、好人馆等进行奖励和展示;县、镇、村每季度分别评选发布一次好人好事,把好人好事创编成各类文艺作品,通过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用身边事感染身边人,学习好人、礼敬好人、争做好人在镇巴蔚然成风,全县涌现出中、省、市、县各类模范典型120余人。
新农村:水绿山青,气正风清
黎坝镇翠竹园、梅花苑、菊花园、兰花坊四个移民安置点坐落在蓝天白云之下,散发着新农村富裕和谐、文明儒雅的气息,如梅兰竹菊四君子降临这里;兴隆镇水田坝社区弥漫着浓浓“茶香”,彰显茶乡魅力;杨家河镇徽派村落群、永乐镇红色村落群、青水镇苗民村落群……在镇巴,带有鲜明文化符号的特色民居村寨比比皆是。
镇巴将文化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把以“三乡文化”为主轴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农耕文化等与当地山水自然肌理有机结合起来,保持陕南民居特点,吸收徽派建筑风格,打造出极具特色的秀美村庄。开展村容户貌大整治行动,以“镇抓村、村到人”落实清扫任务,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户户签订责任书;创新推行环境卫生“十户联保”模式,开展环境卫生清扫、检查、评比,确保村容户貌整治与贫困村、贫困户脱贫验收同步达标。发放《移风易俗树新风倡议书》,各村(社区)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建立乡贤文化促进会,建立“十星级文明户”“信用乡村”制度体系,先进典型优先产业贷款、每年免费体检、免费乘坐城乡公交、免费景点门票,让群众在争先创优中有荣誉、得实惠、受尊重,激励机制涵养乡风民风。
结合“吃苦耐劳、甘于奉献、激情实干、勇于创新”新镇巴精神,挖掘乡土文化,建设村史馆、民俗馆、群众艺术馆、川陕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编写《可爱的镇巴》《山之魂》等乡土教材和地方文学刊物,以市上“明理、感恩、自强”活动、县上“传树守做”活动、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为基础创编乡土气息浓厚、具有镇巴地域特色的文艺节目,拍摄放映红色题材电影《风雨天池寺》、体现无私奉献精神的《镇巴女人》等,举办油菜花海节、美食节、民歌节等,寓教于乐,把农民关心的问题、农村发生的变化用丰富的艺术形式展示给群众,以文化活动让群众参与进来,教化乡民、温暖邻里、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社会风气风清气正,近年来,全县共评比出“十星级文明户”860户。
新农业:启智扬志,全面小康
“我以前是个家庭主妇,通过专业大厨指导厨艺进步很大,还在培训班的刀工竞赛中获了奖,打算开一家中餐馆,自己当老板,用手艺发家致富!”“以前在饭店当小工一个月只能挣2000元,通过培训能独立当大厨了,大厨工资每月8000多,差别很大!”镇巴县精准扶贫烹饪技能培训班学员贺礼艳、晏安全说。
镇巴依托“农民夜校”、“田间课堂”、“联合培训”等多种载体形式在全县129个贫困村开展以乡村旅游、家政服务、厨师、建筑和苏陕劳务协作为主的脱贫实用技能培训,通过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两后生”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syb(创办你的企业)及iyb(改善你的企业)创业培训等丰富群众致富技能;通过公益专岗促脱贫模式,为全县10个深度贫困村开发就业扶贫公益专岗100个,为移民搬迁安置点增设卫生保洁员岗位282个;通过“以技养志”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人,致富一户”目标,结合健康扶贫和教育扶贫,开启贫困群众的智慧,鼓舞贫困群众的志气,让他们看得起病、上得起学、挣得了钱,让他们获得体面的劳动价值,有尊严地迈入全面小康。
优化全域旅游发展环境,做强“三乡文化”“天坑群地质公园”旅游名片,做优草坝高山草甸、青水苗族村寨、渔渡溶洞、观云山庄、楮河漂流、“川陕三坝三日游”等旅游专线,推动乡村旅游振兴发展,实现“农家变旅馆、农民变老板”;利用本县气候、土壤、地形等独有自然资源禀赋,以“n+贫困户”发展模式带动贫困群众流转土地、带资入股、入社务工,实现“镇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项目”;统筹推进茶叶、魔芋、生猪、中药材“四大”主导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达12.14万亩、魔芋10.2万亩、中药材13.8万亩,2017年生猪饲养量84.7万头,培育出小洋镇5000平米“中药材育苗基地”,涌现出怡溪春茶业、丰源林牧、利民魔芋、勤兴肉牛等示范企业,今年5月,继镇巴腊肉之后,镇巴树花菜、黑木耳、香菇三项农产品再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汉中日报)

资兴市开展第28次“全国助残日”活动
我市中山陵音乐台等11处建筑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公布
[外事侨务办]成都侨商协会2018年会在蓉召开
宝坻区做好诉前调解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孟公镇召开脱贫攻坚工作调度会
以精神之力打通乡村振兴之路——镇巴县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纪实
凤阳教体局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
我市全力支持配合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
2020年怀化将有10所芙蓉学校投入使用
袁闻聪向市直机关党组织书记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昆明市自由职业及社会组织专联会成立
我市组织参加“绿盾2018”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部署视频会议
走马街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收缴工作进展迅速
海阳丁字湾大桥获得中国公路行业最高奖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美丽农村”万象新
东林尖村:小苹果领路奔小康
淮北市统计局团员听党课迎“五四”
舍巨额收益,保百姓安全
安源红 夕阳美——安源区老年体协推动老年事业发展
李毅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