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多年民俗“龙眼点睛”再现

扒龙舟是岭南地区的端午民俗。扒龙舟前要进行“点睛”仪式,才能真正“召唤神龙”。昨日,在佛山顺德,来自珠三角各地的120多条“睡龙”齐聚勒流龙眼村,在“龙眼点睛”仪式下“复活”了。
据了解,顺德“龙眼点睛”民俗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一项远近闻名、广受欢迎的民俗文化活动,2015年入选广东省“非遗”项目。作为“全国龙舟之乡”,顺德“唤醒睡龙”的方式花样迭出。此外,顺德第七届水乡民俗文化节将于端午节当日在杏坛古朗启动。
“睡龙”用点睛仪式唤醒
在顺德勒流龙眼村旧石桥下,来自珠三角各地的120多条龙舟齐聚一堂,其中南海九江的龙舟队员沿水路划了6个多小时才抵达龙眼村,而参与“点睛”年龄最大的一条“老龙”来自顺德勒流黄连村,有超过150年的历史。记者在现场看到,旧石桥两边围满了村民、游人以及摄影爱好者,他们高举相机、手机,见证和记录着这一端午民俗——龙眼点睛。
现场锣鼓声、爆竹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在石桥下的水面上,遍布着一条条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龙”。据了解,端午前的半个月时间里,要把水中之“龙”唤起,即“起龙”。随后,将龙舟清洗干净,再涂上桐油,安装上龙头、龙尾、锣鼓等,龙舟就可以正式“下水”了。但此时还不能进行扒龙舟,“因为龙还没被真正唤醒,就像人刚起床还会有起床气,老龙也不例外。”点睛师傅梁汉勇介绍,在端午节扒龙舟前,需要通过隆重的“点睛”仪式将其彻底唤醒。
在旧石桥边,龙舟靠岸,队员们卸下龙头、龙尾和龙牌登岸,经过点睛台左侧进入太尉庙内。龙需要放到龙架上,并将黄皮叶放入龙口中,再由德高望重的乡贤用毛笔蘸朱砂为龙头、龙尾、龙牌进行点睛。传统说法认为,龙舟用朱砂点过睛之后,就有了灵性,与画龙点睛有异曲同工之妙。随后,主客互赠礼物,“点睛”仪式完毕,再从右侧门出。远道而来的龙舟队员一般就地用膳,俗称“龙舟饭”。
“一点龙眼,龙精虎猛;二点龙尾,风调雨顺;三点龙牌,顺顺利利!”梁汉勇一边用毛笔进行点睛,一边念叨着吉祥语。今年,是梁汉勇在太尉庙为众多龙舟点睛的第11年。此前,有一个点睛师傅做了近40年。据了解,“龙眼点睛”的整套过程远不止“点睛”。据梁汉勇介绍,其中包括祭拜、迎龙与接龙、抚龙、参拜、点睛、赠物、回龙、游龙等八个环节。

追记界首市代桥镇茶棚村党总支委员柳西周(下)
我市狠抓关键环节打好防汛减灾主动仗
最高奖500万 深圳公开征集设计机构为海洋新城“出谋划策”
聊城六旬老人黄玉庆勇抓偷车贼荣登七月“中国好人榜”
高键出席全市金融工作座谈会
600多年民俗“龙眼点睛”再现
惠州市长麦教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承载区
潮州队主场惜败肇庆
陆河部署“七五”普法中期迎检工作
农民工花千元网购买到假酒 这个法律服务站帮他维权
高新区召开重点项目规划专题会议
明日雨又起 风吹夜渐凉 早晚凉中午热 夏秋拉扯还没休
灌南345省道六支渠桥危桥改造工程即将开工--公路部门提醒过往车辆行人谨慎通过
顺通驾校2017年危险货物运输从业资格考试(第8期)成绩公示
乡村振兴从农民安居起航
洛阳市消协招募消费维权志愿者
袁毅到延平、建阳调研工业发展
市水产站开展现场渔业生产技术服务
走进企业体验税收工作
市气象局召开中心组学习十九大精神专题党课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