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经专家组评审、公示,我市确定了汤晓明雕刻技能大师工作室等10个企业(个人)工作室为2017年“三明市技能大师工作室”,有效期从2018年至2020年,并给予每个建设项目补助经费3万元。数量不断增长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了我市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保障,努力打造“人才强市”,加快形成具有三明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人才比较优势,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三明”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改革创新释放人才活力。市人社局在贯彻落实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着力破除制约人才发展障碍,制定出台了多项制度、政策:支持、鼓励事业单位专技人员离岗创新创业,离岗期间保留基本待遇;鼓励绩效工资分配向岗位做出突出成绩人员倾斜,从待遇上激励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截至去年底,全市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家、创新实践基地3家;省企业人才高地1家,省专家服务基地2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1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8人……人才优势开始更多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人才红利逐渐显现。
海纳百川增强内需动力。我市始终坚持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大力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广辟渠道,创新机制,集聚更多的人才和智力为三明发展服务。市人社局牵头建立人才需求信息库,采取形式多样的人才招聘对接活动,精准引进各类人才;采取网上线下招聘,在全省率先搭建“天天招聘”平台,线上定期整合求职人员和企业hr的微信,建立招聘求职微信群,并通过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线下定期举办求职见面会,促进企业岗位就业信息与人才的精准对接。2012年以来,共引进符合省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和市紧缺急需专业的各类人才共1200余人;组织实施海外智力引进项目37项,引进海外专家60多人次。去年,启动省引进高层次人才计划和工科类青年人才评价认定,首批推荐评价认定了10名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19名福建省工科类青年人才,发放安家补助经费414.4万元。
量质并举突出培养开发。我市立足产业发展、项目布局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需求,着力提高全市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推动人才可持续发展。采取“送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拓宽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途径,积极整合培训资源,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开发;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一带一”制度,共培养各级各类青年骨干专业技术人才233人;组织开展基层人才补充计划,为基层教育、卫生招录补充4435名等专业人才,形成优秀人才向基层流动、到一线创业的导向。同时,鼓励支持市内院校采用现代学徒制模式,与企业联合培养技能型人才,全市共培养高技能人才17617人,其中高级工15842人,技师、高级技师1775人,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强化职能打造服务平台。市人社局等有关部门认真抓好人才住房、子女教育、项目申报等一揽子人才工作生活配套保障措施,组织实施“千名干部服务千家企业”活动,先后选派两批601名干部(专业人才)到551家企业开展帮扶工作。2012年以来,加大校地产学研合作,支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点与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和福州大学等高校达成战略协议,累计资助建设资金120万元,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19名,承担科研项目77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新增产值5.3亿元,在突破企业技术难题、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加强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建设,开辟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共有7名海归博士通过评审取得高级工程师资格证书,同时,开展人才公寓、人才限价房的人才类别审核认定工作,及时配合协调解决高层次人才落户、子女入学等问题。 (章龙 马洪)
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考察组莅临我市进行实地考察
佳木斯市开展创建食品安全城志愿服务队学雷锋“春风行动”温暖全市食品市场
娄底将专项整治家具和水泥行业职业卫生
日电视台播放反省南京大屠杀纪录片:真相不容歪曲
全覆盖治理 无缝隙对接 一体化管理霸州累计投入20余亿元处置各类废弃物
我市大力推动人才工作创新发展
高新区召开重点项目规划专题会议
明日雨又起 风吹夜渐凉 早晚凉中午热 夏秋拉扯还没休
灌南345省道六支渠桥危桥改造工程即将开工--公路部门提醒过往车辆行人谨慎通过
顺通驾校2017年危险货物运输从业资格考试(第8期)成绩公示
市体育局关于贯彻全市落实“五级书记抓信访”推动信访矛盾减存控增工作
大风 雷暴 冰雹 全市将迎来一次较强降水天气过程
我市动员部署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工作
桃源十中举行“践行中国梦,感恩公益行”主题演讲
邢临高速5座收费站扩建基本完工
一场特殊的“公开课”
戴震带队视察内江“双百”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宜业幸福美丽内江
鹤峰汽车站全力提供便捷服务
敢对“持证”夜间施工说“不”,学士街道打响噪音污染治理第一枪
送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