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显锦(左)在传授高月全茶叶修剪技术 “面要修剪平整,便于来年采摘春芽。”10月11日,在名山区万古乡沙河村1组高月全家茶园里,沙河村党支部书记罗显锦正手把手传授高月全茶叶修剪技术。 几年前还依靠传统农业的高月全在脱贫攻坚中,靠种茶走上了致富路。 沙河村作为省级贫困村,近年来,通过灾后恢复重建和脱贫攻坚,走茶旅融合道路,一二三产有机结合,很好地促进了村发展、户奔康和民风好。2016年实现“村摘帽”、2017年实现“户脱贫”,成功入选2017年度第二批四川省旅游扶贫示范村。“沙河村能有今日的变化,依靠的是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引,让我们靠产业发展走上了致富路。”高月全说。 明思路 走茶旅融合道路 从万古乡场镇到沙河村,名王路在茶园之间穿行,两边的茶园在山丘之间绵延。 “种茶需要一定技术,以前我们不敢去尝试,更不敢大胆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高月全说,当初之所以贫困,根本原因是思路不对,跟不上发展的步伐。 2016年,茶叶成了沙河村支柱产业,同年在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茶产业带建设中,23公里的中国至美茶园绿道建成,许多外地游客纷纷前往万古乡旅游,以红草新村为中心的茶乡旅游业蓬勃发展起来。 “除了这条名王路之外,中国至美茶园绿道也经过沙河村5组。”罗显锦说,在脱贫攻坚中,沙河村新建了9公里的通村公路,1.8公里的中国至美茶园绿道穿越沙河村5组,沿途许多景点打造也落户沙河村。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沙河村又该何去何从? 万古乡党委副书记李佳介绍,该乡党委政府经过仔细研究之后,和村“两委”确立了沙河村的发展方向,明确要走茶旅融合发展道路。 “怀林茶家乐”是贫困户罗怀林开办的,经过“五一”、中秋、国庆小长假期,罗怀林以茶园采摘和手工茶制作体验的方式,尝到了茶旅融合发展的甜头。 “2016年,我全家人均纯收入达9460元,今年光几个小长假,毛收入就基本达到以前一家的年收入。”罗怀林说,他开设的茶家乐成为沙河村首个民宿接待达标户,他还因此被评为村里的精准扶贫创业示范户,可谓是“名利双收”。 近年来,万古乡明确沙河村茶旅融合为发展主线,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壮大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形成集旅游观光、健康骑行、茶旅互融等为一体的茶乡特色旅游线路。沙河村从一个偏远落后的省级贫困村,变成了“田里种上摇钱树、出门走上水泥路、回家就像逛公园”的美丽乡村。 不仅如此,沙河村还开启了发展乡村休闲度假旅游新兴产业。今年5月,由沙河村村委会牵头,第一家公司成立,命名为罗英文化旅游公司。目前已有注册农家乐、茶家乐13家。 明短板 强群众培训力度 沙河村作为省级贫困村,关键原因是发展产业缺乏技术,没有先进的管理经验。 “要让沙河村尽快融入茶旅融合的发展大局,就必须尽快提高村民们各方面的技能。”沙河村第一书记李秀说。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茶园管理技术培训、厨师培训……万古乡和帮扶单位与沙河村“两委”多方面联系师资,通过农民夜校、送教上门、办培训班、结对帮扶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培训,不断提升经营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重点加大对贫困户、特别是贫困家庭未升学子女的培训力度,提高其参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李秀表示。 特别是近年来,沙河村依托农民夜校,大力开展培训工作。 李秀介绍,农民夜校以群众实际需求作为办学宗旨,围绕时事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技能、文明新风、文化科普五大教学主题,按照农时调整培训时间。“问需于民,丰富教学内容;问教于民,提升就业技能;问效于民,提升就业技能。”农民夜校围绕“三问”开展培训,让村民通过培训真正受益。 在培训中,驻村农技员全程指导,发挥“土专家”、“田秀才”、“致富带头人”等农村乡土人才的典型示范作用,使农民夜校成为加快农村发展的助推器、加油站,让农民夜校实现“求教于民”。 同时,市区两级人社局联合省贸易校开展教学,并为合格学员颁发技能证书。开办了累计90学时手工茶制作和中式厨师烹饪培训,46人取得手工茶资格证,43人取得厨师资格证。推荐介绍外出务工30余人,真正实现“还效于民”。 致富带头人罗述琼、猕猴桃种植“土专家”罗伦福、加工企业负责人罗良……通过吸纳贫困户就业、义务教授猕猴桃种植技术、带动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等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促进沙河村脱贫致富。“通过各种带头人助力,人均增收3500多元。”罗显锦说。 目前,沙河村农民夜校累计开班80余期,参训学员近千人次,基本达到村民知晓参与全覆盖,让农民夜校真正“问需于民”。 明目标 抓产业上档升级 作为沙河村支柱产业——茶产业,2772亩茶园已经成为1100多名村民的依靠。如何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效益?如何让沙河村村民同步小康? “针对沙河村的实际,乡党委政府明确从抓产业上档升级入手,实现全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李佳介绍,对于沙河村的发展,万古乡党委政府目标非常明确。 行走在沙河村,一片金黄的茶园吸引着众人的目光。罗显锦介绍,沙河村黄金茶种植始于2016年秋季。“因茶苗价格相对较高(1元1株),以及村民对新品种持有观望心态,最初种植面积只有约40亩,由沙河村党支部牵头,同步成立了香花子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罗显锦说。 为激发茶农种植发展积极性,沙河村驻村工作组依托精准扶贫惠民政策,为率先“吃螃蟹”的60余户茶农(含20户贫困户)给予了激励性帮扶。“非贫困户每株茶苗补贴0.25元,贫困户则由村上先行垫资购买,待茶农获益后再行收回。” 在激励政策的带动下,贫困户罗显德、高月全等人开始种植。而最初试种黄金茶的茶农今年已开始试采摘了。 “我们没有试采摘,而是准备等到扦插繁育和明年开春首次正式投产时才进行。”高月全说,茶园发展壮大了,收入也增加了。 “今年销售黄金茶数量虽少,但价格却不低。”李佳说,今年黄金茶鲜叶每公斤收购价最高可达320元,最低240元,总计为试种植该类茶叶的茶农带来3万余元收益。 每年入夏起,这些在冬季还透着绿色的茶叶,就会慢慢变成金黄色,尤其在温度达到25摄氏度后,颜色尤其鲜艳。黄金茶投产之后,许多贫困户光是黄金茶这一项就可增收1万元以上。 安于现状只会消磨意志,变得碌碌无为。为了实现脱贫、致富的转变,在乡党委政府的统筹协调下,在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带动下,沙河村发展特色旅游商品黄金茶未来可期。 站在中国至美茶园绿道上遥望,一片片黄金茶点缀在茶海之间,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周代庆
汾河景区到处爬的“怪虫”是什么?
市妇联召开三届三次执委会及2018年度妇联工作会
新华网、国家下一代互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莅临台州考察
开发区社会事业局督导秸秆禁烧、宗教等工作
湘乡公安打响湘潭市2018年扫黑除恶第一枪
技术帮扶促进发展 “三明”照亮致富路 名山区万古乡沙河村转变思路发展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央视快评】弘扬抗战精神 夺取新的胜利
罗增斌看望参加省两会采访报道的巴中新闻媒体记者
张晓强在督查森林消防工作时强调:从严从细抓防范 确保社会平安和谐
宝清县以招商引资为引擎 力推产业项目大发展
李明远李毅与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座谈
市局交叉检查组到我镇检查娱乐服务场所
月全食奇景今晚将现夜幕
嫩江县库漠爱里博物馆开馆
南昌市人民政府与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签署旅游战略合作协议
北京市记协主席梅宁华:新媒体要负起社会责任
洛阳264个公益性岗位将公开招聘
宁远:曾海波深入太平镇走访慰问贫困户
张国伟在调研高铁片区建设时强调:优化完善规划 加快开发建设 打造城市靓丽窗口和城市经济带动极
视频|高速路超车道上停10分钟 驾驶员竟是在干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