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黄山的宏大叙事之二:生态保护


全市森林覆盖率82.9%,地表水水质100%达到优良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在95%以上……优质生态是上天恩赐黄山市的宝贵礼物,保护好、治理好是全市人民责无旁贷的使命,也是人们面对生存问题反思而做出的清醒、聪明和理智的选择。
从过去直接采伐、简单索取的粗放式发展,到守护山林、靠山吃山的可持续发展,黄山人民深刻地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决心:坚决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
“今年1月至10月,黄山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8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8.3%,比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黄山市地表水总体水质状况为优。环境质量稳居全省第一。”11月6日上午,市环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我市环境质量状况及重点流域水环境状况。
优质的生态环境既是“必需品”也是“易碎品”。污染整治,需要迎难而上、只争朝夕,更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无论是治水还是治气,都是面广量大、任务艰难,而面对难题,我市给出的答案是:难题并非“不治之症”,事在人为,为则不难。
为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我市扎实推进以工地扬尘、道路扬尘、运输扬尘、堆场扬尘为重点的“四尘”整治,以餐饮油烟、烧烤油烟、垃圾焚烧浓烟为重点的“三烟”治理,以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燃煤烟气为重点的“三气”防治,率先在全省实现空气自动监测站全覆盖。加强新安江、太平湖、阊江等重点流域水环境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和全域环境整治,率先在全省建成农药集中配送体系。重点推动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实现供热、脱盐、治污“三集中”。强化土壤环境风险防控,加强土壤环境重点企业监管,“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和东关垃圾填埋场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全市医废、固废、危废统一收集处置项目”和“全市重点茶区茶园土壤改良项目”等一批重点治理项目正加快推进。
久久为功的力量为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奠定基础。近三年来,pm10年均浓度分别为53微克/立方米、46微克/立方米、45微克/立方米,在优良水平上连续三年保持下降,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名列全省第一。全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新安江流域、长江流域和湖库总体水质优良,纳入国家和省考核的7个地表水断面均达到或优于规定要求。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行动:积极构筑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宏阔视野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论断,唤醒了人类尊重自然、关爱生命的意识和情感,也为推进黄山绿色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黄山市地处皖南山区,黄山风景区在众山之中首屈一指,被誉为“人类生态第一山”。对每年接待大量游客的山岳型景区来说,维护生态景观系统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景区建设和管理中面临的一道难题。黄山在全国走在前列,独创了“全山、全员、全年”森林防火,高山水网全覆盖,古树名木保护“一树一策”、景点封闭轮休,生态景观修复,垃圾下山,净菜上山,污水统管统治,游客换乘、客流削峰填谷等有效保护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为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世界遗产可持续利用做出突出贡献。
一条新安江一个太平湖,构成我市水的主体。做好“水文章”,是使命更是责任。
2012年,财政部和环保部牵头,皖浙两省共同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以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为契机,我市深入推进村级保洁、河面打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重点河道综合治理等“10个全覆盖”,着力抓好月潭水库建设、生态保护脱贫工程、生态农业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转型升级等“10个强力推进”,初步走出一条上游主动强化保护、下游支持上游发展的互利共赢之路。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进行的同时,2013年底,太平湖作为我省唯一代表,被国家列入生态环境保护专项15个重点支持湖泊之一,通过生活污水治理、工业污染治理、网箱退湖和鱼类资源保护等“十大工程”建设,实现了太平湖全流域没有污染企业,湖体水质评价位于ⅰ类,水环境治理谱写出新篇章。
治山治水,与护绿同行。我市高度重视林业工作,造林绿化成效突出,资源保护管理全面加强,城镇绿化、村庄绿化、河渠绿化、公路绿化、铁路绿化等多层次绿化全方位推进,构筑起坚实的生态安全屏障。黄山风景区取得连续37年无森林火灾的佳绩,我市还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生态保护,未曾松懈;绿色发展,任重道远。近年来,我市在深入总结治山治水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协调处理开发、保护与治理的矛盾,积极探索生态、经济、社会共同发展新模式,构筑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
收获:让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两相宜
沿g205国道进入徽州区洽舍乡,一路可见绿波奔涌的山峦、蜿蜒清澈的丰乐河,以及点缀在山涧溪畔的古朴民居,让人感觉置身于一幅大自然的水墨画卷之中。
洽舍乡是典型的山区库区,过去村民想法设法搬出去,而近几年,山外游客纷纷走进山里,甚至愿意留在村里,这让村民们意识到自己的家乡就是“风水宝地”,便倍感珍惜。
“我们这里山好水好空气好,早上能听到鸡鸣鸟叫,晚上还能看星星,很多大城市人来了都不想走。”村民张海龙把自家的三层楼房改装成了农家乐,提供集住宿、餐饮、农事体验、生态文化于-体的农家乐休闲度假服务,他的收入也从过去三万涨到现在十几万。
践行“两山论”,兼得“富与美”,洽舍是我市山区乡镇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不能砸掉“金碗”换饭吃,也不能守着“金碗”没饭吃,必须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近年来,我市在生态保护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也取得了卓越成效。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的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入选全国十大改革案例,写入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经过先行先试,总结建立了一套包括综合协调、“河长”管理、农药集中配送、断面水质考核等较为完整的保护工作机制,为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水环境生态补偿制度积累了经验。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全市各地大力发展木、竹、油茶、花卉苗木盆景、森林旅游、野生动植物及林下资源利用等六大产业,推广油茶、山核桃、香榧、枇杷优良品种丰产栽培及毛竹低产林改造等林业新技术,提高森林质量效益,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了更多途径,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黄山市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浩瀚长卷上写下了先行先试的美丽答卷,真正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市良好形象的发力点,在建设更美更富更文明的具体实践中创造出更多的“黄山探索”。
不负绿水青山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世界发展史一次次见证,人类污染环境,无情攫取资源的行为无一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黄山人民坚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厚植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绿色价值取向,充分认识绿色是黄山的核心优势和持久竞争力,像保护眼晴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坚持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真正将生态保护进行到底。黄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一次次昭示:只有保护好山水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之路。

土楼法官的一天
城区检察院开展专题讲座强化干警思想教育
关于印发《市旅委首轮绩效管理规划(2016-2020)文本大纲和任务分解》的通知
2018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名单添“新丁” 港城企业获得原油进口资质
小区无物业 居民动手一起搞绿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黄山的宏大叙事之二:生态保护
石家庄市借力试点城市 推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北大青鸟同文教育集团举行助力长治教育创新发展交流会
玉泉区城管局切实提高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
注意!监利新沟大桥突发桥面穿孔这里实行交通管制
福鼎全域旅游迎来暑期热
浙江姑娘因为“感冒”进了ICU,抢救近半个月才离开鬼门关!
考核得力 无锡开发区经济贡献点比再创新高
省运会闭幕威海市健儿凯旋
龙安区矿产资源管理服务中心日夜兼守做好矿山巡查工作
汤原县领导检查应对暴雪天气工作情况
北京ING | 北京大兴“雷锋在行动”志愿服务大集来了
我市持续发力整治水生态环境取得明显成效
《2018毕业旅行消费报告》出炉 超9成毕业生计划出游
第三届四川省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展昨在蓉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