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6400余户贫困家庭获“法律援助家庭绿卡”


6400余户贫困家庭获“法律援助家庭绿卡”。
  6400余户贫困家庭获“法律援助家庭绿卡”、今年近3个月已为被告人提供刑事辩护998人次、去年底以来全市各县区司法局共成功预约远程会见90余次……日前,市司法局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了近年来我市法律援助与社区矫正创新举措与取得的成果。
  法律援助为贫困户开通“绿色通道”
  近年来,我市法律援助网络秉持“应援尽援”的服务理念,积极探索,顺势而为,努力为困难、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成为各级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主力军。
  与此同时,为加强和改进我市法律援助工作,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参与法律援助新模式,创新法律援助管理服务方式。
  做法1
  农民工法援全覆盖
  我市不断创新援助手段,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各法律援助机构主动降低法律援助门槛,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先于我省其他地区,将涉及劳动保障、婚姻家庭、食品药品、教育医疗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事项纳入法律援助。尤其是我市率先实现农民工法律援助全覆盖,对农民工申请索要劳动报酬、工伤赔偿、人身损害等法律援助免予审查经济困难,实行接待、受理、指派“三优先”,畅通绿色通道。
  与此同时,我市完善农民工法律援助异地协作机制。据统计,近3年来,全市共受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2770件,受援人达3000余人,挽回经济损失2390.7万元。
  做法2
  贫困家庭享法援服务
  8旬老李是惠东县安墩镇宝安村的“五保户”。他在镇上买生活用品时,被一辆货车碰倒受伤。货车司机仅付3000元医疗费后,拒绝继续支付费用。老李受伤在家里做康复治疗,生活无法自理,其远房侄子拿着“法律援助家庭绿卡”,找到惠东县法律援助处寻找帮助。
  因老李属于农村五保供养户,是法律援助绿卡贫困家庭花名册中的服务对象,惠东县法律援助处在受理当天即为其开通快速通道,免于经济困难审查,并指派法援律师。在法援律师的努力下,经法院审理判决,老李拿到15万元的赔偿款。
  老李是全市6400余户贫困家庭获得“法律援助家庭绿卡”的代表之一。据介绍,惠州市法律援助处以振兴乡村战略为指导,以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为目标,向全市6400余户贫困家庭发放 “法律援助家庭绿卡”,实现全市150个省市贫困村贫困家庭法律援助全覆盖;充分发挥法律援助的职能特点和专业优势,助推扶贫攻坚,实现法律援助“应援尽援”。
  做法3
  实施刑事辩护全覆盖
  黎某因涉嫌寻衅滋事一审被判有罪,上诉至二审时获得律师免费提供辩护,在法援律师努力下,案件因 “黎某犯寻衅滋事罪事实不清”,二审判决发回重审。
  这得益于2017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的办法》,2018年1月1日开始,我市全市法律援助机构与各地法院全面实施审判阶段 “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
  “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对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一审、二审、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刑事案件,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由人民法院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对适用简易程序、速裁程序审理的案件,被告人没有辩护人的,由人民法院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派驻的值班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帮助。
  全市法律援助机构竭尽全力,克服人员不足、律师资源不足、经费紧张等重重困难,与法院沟通协调,实现无缝对接,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顺利开展,使每一名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享受到了法治建设的成果,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温暖。
  据统计,近年来,我市刑事案件维持在7000~8000宗,辩护率也只有20%左右。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实施以后,近70%无辩护律师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由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辩护或提供法律帮助,预计案件量将达到5000多宗,也就是说将会有7000余人通过法律援助得到政府特殊的关爱关怀,以及法律的公平正义。
  截至3月15日,我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共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帮助189人次,为被告人提供刑事辩护998人次。
  社区矫正矫正学习教育有了app平台
  去年以来,我市司法行政系统全面改革创新对非监禁服刑人员(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治工作,以及协助开展对监禁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治工作,做出了一些有益探索。
  做法1强教育重服务提升社区矫正质量
  惠东籍80后女子王某,因贩卖毒品罪获刑4年,但因她产有一子,正处哺乳期,法定不宜收监执行。后来改为暂予监外执行,期间接受惠东当地的社区矫正。
  在矫正前期,王某面临主要问题是抗拒执行刑罚,家庭经济拮据。因此在实施社区矫正时,辖区司法所工作人员注重人格感化,进行认罪服法教育,减少心理障碍。到了矫正后期,收监期临近,王某主要面临小孩抚养、收监心理问题。司法所工作人员做通了王某父亲工作,其同意抚养外孙,让王某放下顾虑,并诚恳接受进监狱教育改造。
  据介绍,我市不断提高社区矫正教育和管理水平,提升社区矫正工作的矫正质量。其中,我市还创新教育矫治方法,研发了“惠州社区矫正学习教育平台”手机app客户端,拓展社区服刑人员的学习渠道,实现社区服刑人员开展随时随地学习,并较好解决了落实8小时集中教育难的问题。同时,社区矫正工作还利用移动执法记录仪对入矫宣告、谈话、走访、社区服务、集中教育等执法行为进行动态、静态全程数字化记录,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执法。
  做法2“远程会见帮教”彰显人文关怀
  2月5日上午9时许,惠东县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远程会见室迎接了首个参加远程会见的人员。“远程会见解决了我们的实际困难,以前要去监狱会见得坐上好几个小时的车。”服刑人员家属说,家里老人家都受不了,现在好了,在家附近的司法局就可以通过视频见到了。
  去年12月底,我市组织实施远程会见以来,全市各县区司法局共成功预约远程会见90余次,服务服刑(戒毒)人员家属近300人次。远程会见的实施,不但给会见家属免去舟车劳顿,方便家属随时随地探视监所的亲人,也为服刑(戒毒)人员提供了来之不易的亲情帮教,为其在监狱 (戒毒所)安心改造、顺利回归社会提供宝贵的精神食粮,同时还为监管场所的安全稳定提供了及时有效的亲情保障。
  据介绍,我市践行治本安全观,做好“远程会见(探视)帮教”工作。着力打造零距离、无障碍的“远程会见(探视)帮教”系统,切实把这项惠民、便民的工程落实到实处,积极开展社会帮教工作,努力实现社区矫正指挥中心功能最优化、效益最大化,增强人民群众共享全面依法治国成果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数据
  5年接待来电来访咨询逾3.4万人
  惠州市法律援助处提供数据显示:
  近5年来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1943宗,其中民事案件5534宗,刑事案件6411宗,解答来电来访咨询34745人,有力地回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的需求,有力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为我市促进司法公正提供重要保障。其中,去年,全市法律援助机构承办各类法律援助案件2449宗,其中民事案件1425宗、刑事案件1064宗、行政案件5宗,接待来电来访咨询15223人次。
  数据
  社区矫正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为零
  据市司法局提供数据显示:
  自2009年我市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截至今年2月底,全市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4991人,开展调查评估1812例,解除矫正3757人,社区矫正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为零。目前在册社区服刑人员1234人,其中缓刑1196人,管制2人,假释17人,暂予监外执行19人。其中,2017年,全市各级社区矫正机构共组织社区服刑人员集中教育6万余人(次),进行个别谈话3万余人(次),组织社区服务5万余人(次),开展心理咨询辅导1万余人(次)。
  识多d
  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是相对于监禁矫正的一种犯罪改造形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本版文图 《东江时报》记者江勇龙 通讯员汪金牛 骆扬

哈飞获得国际级宇航标准培训资质成为东北唯一无损检测培训鉴定单位
临近冬至 商家促销送饺子超市速冻饺子降价
水利部督查组对船山河长制提出了哪些要求?
市气象局全力开展好2018年度“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
沙坪坝区四个重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惠州6400余户贫困家庭获“法律援助家庭绿卡”
宁波:共青团改革增强团组织亲和力
全市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推进会召开
滁州市旅游部门组团考察宿迁旅游文明创建
利剑出鞘!捣毁无证生产医疗器械、化妆品窝点
我市稳步开展第二批省级、第一批市级特色小镇创建规划编制评审工作
加快推进跨市跨区公路项目建设,《佛山市市级统筹路网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征询公众意见
于勇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专题民主生活会
周口市长丁福浩会见恒大旅游集团张绪军一行
娄底市康复医院组织《宪法》《监察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竞赛
他山看标|观光小火车串起18个家庭农场
开封市国税局信息技术支持“最多跑一次”清单落地
为达效果两版《景德镇市民文明手册》修改超二十次
经常来往莞深惠的注意!东莞这条大桥5月10日起全封闭施工 要这样绕行
高新区开展“开门红”专项督查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