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园林之城”苏州,拙政园、留园等闻名遐迩的古典园林里,每天都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信步游赏,叹服于苏州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趣,细细品读“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精妙。
千里之外之首都北京,中国园林博物馆中,有一个以苏州畅园为蓝本整体复建的畅园,它是该馆人气颇高的室内展园,以实景园林的形式向参观者们展现苏州园林造园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艺术成就。
与苏州相隔万里的美国波特兰、加拿大温哥华、瑞士日内瓦等地,兰苏园、逸园、姑苏园等一批苏州园林落户他乡,让那些还没到过苏州的外国朋友知道了苏州园林的模样,引发他们对中国园林文化的兴趣,成为长驻当地的“文化大使”。
古今中外,岁月在流逝,空间在转换,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核一脉相承,它的独特创造、鲜明特色和价值理念为越来越多人所关注,苏州园林的普遍价值和其承载的中华人文思想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获得认可和重视。
近年来,我市创造性地开展了苏州园林群体性保护管理工作,从2015年8月到2017年8月,先后编制公布了三批《苏州园林名录》。今年2月,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天堂苏州·百园之城”的实施意见》,将建设“百园之城”提高到历史高度,强调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切实做好苏州园林群体性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大文章,充分彰显城市的厚重历史和江南特色,进一步焕发苏州园林的新活力,为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日,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组织开展的第四批《苏州园林名录》,建议名单公示结束,并将提交市政府审议。届时,累计会有超过100处园林列入名录保护体系,苏州将成为名副其实的“百园之城”。
半个多世纪的求索,苏州园林走出一条科学保护的新路
苏州是举世闻名的“园林之城”。苏州园林起始于春秋、发展于唐宋、全盛于明清,其历史之悠久、艺术之精湛、影响之深远,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最高成就,被称为文人写意山水园的典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苏州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苏州园林的恢复、保护和管理工作,积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使一大批历经岁月变迁而损毁的古典园林得到保护、修复和提升。尤其是1997年和2000年,拙政园等9座苏州古典园林先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此,苏州园林走上国际舞台,纳入到国际化管理轨道,成为苏州的“城市名片”。
十多年来,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严格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苏州园林保护和管理条例》《苏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对苏州古典园林的依法保护和管理。2005年,“苏州市世界文化遗产古典园林保护监管中心”成立,对遗产园林的各基本要素进行日常监测,定期递交监测报告,为科学化管理苏州园林提供依据。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国际机构——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成立,这是全国第一家在地级市建立的国际机构。2009年,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又专门设置了“遗产监管处”,从而形成了从政府到主管局、再到各古典园林管理处三级联动、协作高效的全方位保护管理体系。我市园林部门建立的《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信息动态管理和监测预警系统》,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中国教科文全委会、国家住建部、国家文物局的充分肯定。
去年9月在苏州召开的“世界遗产保护与发展——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周年研讨会”上,众多专家学者为苏州遗产保护经验点赞,称“园林之城”为世界遗产保护树立了典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班德林表示:苏州园林不管是对苏州对中国还是对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苏州园林保护最好的地方不仅是园林里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更多的是对园林价值、精神的保护,这个是最值得借鉴学习的“苏州经验”。
突出保护利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始终坚持“传统与创新发展并重、修复保护与活化利用并重、行政推动与社会参与并重”的基本原则,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天堂苏州·百园之城”的实施意见》,不断强化园林的修复、管理和开放,以公布和保护名录为重点,大力推进“天堂苏州·百园之城”举措落地并取得实效,把园林保护利用作为文化惠民的实事项目,在保护城市遗产资源的同时,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强化主管部门的履职手段。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坚持“保护第一”的首要原则,在持续推动编制公布《苏州园林名录》的同时,对《名录》园林进行挂牌保护,为每座园林设立保护标识,建立“苏州园林监管信息平台”,完善园林基础信息数据库,定期开展园林监管巡视工作,指导园林管理主体单位或个人保护管理园林。在严格遵循《苏州园林保护和管理条例》的法律框架下,《苏州园林管理规范(试行)》《苏州园林保护资金使用办法》《关于办理发放苏州园林首次开放补贴的操作细则(试行)》等制度规定一一出台,鼓励社会重视做好园林保护修缮和开放利用工作,鼓励园林向社会开放,切实把《名录》中的园林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对于具有较高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但保护状况不佳、亟待保护修复的12处园林,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列出了每个园林的保护修复计划,并督促各管理主体推进实施。目前,柴园、可园住宅已修复并向社会开放,唐寅故居遗址已基本完成修复,明轩实样今年将完成修复并开放,塔影园、南半园、詹氏花园保护修缮项目业已启动。
在强化园林保护修复的同时,园林开放扩面工作也稳步推进。在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的积极协调下,今年4月,畅园、道勤小筑以网上预约形式向社会免费开放,瑞园、后乐园等3处园林也将在年内向社会开放,让更多参观者从中汲取知识、陶冶情操。
肩负历史使命,为后人留下更多“园林记忆”
当代苏州人以强烈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果断的保护举措,使苏州园林得到了有力恢复、系统保护和全面整治,迈出了专业保护、科学保护、开放保护、永续保护的新路,赢得了国际国内的广泛赞誉。特别是近年来,苏州市委、市政府站在历史的高度,以长远的战略眼光,提出建设“天堂苏州·百园之城”的决策部署,这是苏州园林保护史上又一里程碑式的创举,更是实现苏州园林群体性保护的关键举措。
苏州城市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苏州作为园中之城的城市特点。苏州几乎是个天然的大园林,西南的太湖和天目山余脉所形成的天然形胜和城市相连接,自然山水和城市融为一体,具备打造百园之城的基础。市政府已经公布的三批《苏州园林名录》共纳入90处园林,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从年代上看,五代1处、南朝3处、宋代3处、元代1处、明代12处、清代31处、民国8处、1949年以后重建或修建的31处;从产权上来看,国有72处、宗教产4处、民企或私宅14处;从分布范围看,姑苏区49处、吴中区16处、吴江区7处、高新区1处、相城区1处、常熟市11处、张家港市2处、昆山市2处、太仓市1处;从保护状态看,保护状况好75处、中等8处、较差7处;从开放情况看,对外开放的园林65处,不开放的25处。第四批《苏州园林名录》建议名单也已公示结束,届时又有十余处园林将列入名录保护,为后人留下更多的“园林记忆”。
苏州已进入了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传承好苏州园林,弘扬好园林文化,使之与现代文明相融合。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局长陈大林表示,他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保护与管理并重、传承与创新并举,采取公布名录、编制规划、重点修复、鼓励开放、管理行业、加大宣传等措施,加强苏州园林的群体性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把沉淀的资源激活起来,让其独特的禀赋发挥出来,真正使苏州“园林之城”这张名片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为苏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内生动力。
四少年下河游泳遇险两英雄奋力施救脱险
安徽重大项目建设管理将迎来更严“军规”
我市农业植保配备无人机
市委巡察组反馈第二轮巡察情况
厦门三家国企规模超2000亿元 分别为象屿、国贸和建发集团
苏州稳步推进“天堂苏州·百园之城”战略
绿地国际博览城落户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
我市70余名领导干部参加安全生产培训
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璧山"互联网+"模式助力安全生产监管纪略
新区时评丨在徒步中享受健康和快乐
定海古建筑保护引入社会力量
关于成立潍坊啟昱太极国术馆的批复
国际港务区综合执法局四大队开展"查问题、抓整改"专项活动
高伟会见碧桂园辽宁区域总裁周成斌
国家税务总局西咸新区税务局挂牌成立
带儿童来开封旅游成为今年春季不少游客首选
市纪委监委关于开展党员干部和其他公职人员违规投资入股煤矿企业问题专项举报的通知
五虎论道 坐谈熊猫 大熊猫主题书籍分享会在京举行
长沙北辰三角洲住宅被改成主题酒店 工商部门已介入
全国道德模范在盘龙城抱团为农民工免费健康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