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钻”到地下管廊 巡检监测全年无休


3月29日讯(长江日报记者陈诚 通讯员王以豪)机器人“钻”入地下管廊,巡检监测地下设施运行状况,保证全年无休,以此减少因综合管廊故障造成停电等事故给人们日常生产生活造成的困扰。29日,在武汉东湖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与中科院首场光电领域的精准对接会上,相关成果成功签约。
近年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地下管廊设施,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以此避免城市建设动辄“开膛破肚”,破坏城市景观和资源浪费。
复杂的地下管廊设施如何保证安全运行是一大难题。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与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协议,将在电力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城市综合管廊可控巡检装备研制及其监测数据处理技术上进行合作,推动保障管廊运行难题的解决。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此项目成果可通过移动式智能装备获取监测管廊运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与故障诊断、预警,研制可控巡检装备,建立城市综合管廊运行状态诊断模型,重点解决综合管廊运行状态未能完全可控的迫切问题,实现可控运维和智能巡检技术,提升综合管廊运行水平和运检效率、效益,为综合管廊可控运维提供一种全新模式,支撑“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技术的应用终端设备是在管廊内安装滑道,将装有多维度监测、火情探测与预警、远程控制等功能的机器人置于滑道内,全天24小时可监控巡查地下设施状况,实时传输数据保障相关设施安全。“机器人如同一个全年无休的管理员,身上携带各种高端探测仪器,全年无休的进行预警工作”。
机器人成果除可用于城市综合管廊巡检、运维外,还可在电缆通道、室内变电站、换流站、配电房等环境中应用,促进智慧城市及智能电网建设,市场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仅该项目成果产业化后,预计每年可产生数千万元产值。同时,项目的产业化将带动湖北省相关电子产品制造业、机械加工制造业、软件产业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产业价值巨大。
负责人说,城市综合管廊可控运维系统大规模产业化后,能够提高综合管廊隐患探测、排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升综合管廊运行可靠性,减少因综合管廊故障造成停电、停水、停气次数,为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提供保证,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责编:李智恒

十堰农村义务教师+市直事业单位最新招聘信息,详情看这里
网购商品索要发票得提供身份证复印件?
景德镇市高新地税税收宣传月活动成效显著
省海洋与渔业局沈仁华副局长到玉环调研海上加工中心
太和县召开2018年安委会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县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工作会议
机器人“钻”到地下管廊 巡检监测全年无休
宁德分院服务宁德火车站综合客运枢纽站项目
中行开封分行举办青年员工座谈会
大鹏新区确保辖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固镇县市场局积极协助仲兴农贸市场搬迁
比中经贸委员会主席: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稳定器作用
日报新闻回放报道反响 关爱交警 医生义诊送健康
我省72种先天性结构畸形患者最高可获3万元医疗补助金
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撑起保护伞
市财政局积极探索财政检查项目复核新方式
资阳供电公司:带电作业首次运用新工艺“消缺”
日照作家山来东长篇小说《彼岸》在日照首发
第十六届食博会筹备工作有序推进 首次实行市场化运营
【民生沟通】梅江区削坡建房整治有政府资金补助吗?
城投集团多举措做好固定资产投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