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全智能化施工见闻

  编者按:践行“三贴近”,深化“走转改”,鼓励记者走进基层,写接地气、沾露珠、冒热气的新闻,从今天起,绍兴日报推出“来自记者联系点的报道”专栏,报道各地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的生动故事;推进中心工作中涌现的富有独创性的做法;对其他地方有启发意义的探索和实践;以及各种新人新事新风尚。敬请读者垂注。
昨天下午,阴雨绵绵,室外气温降至5摄氏度以下,但在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凤林路站施工现场,却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十几位施工人员正在移动式钢筋加工棚内进行作业。偌大的加工棚就像为施工现场戴上了一顶可移动的“帽子”,让室外作业变为室内作业。
在镜湖新区凤林路站施工现场,记者看到,无论是钢筋加工还是泥浆加工,都在这样的移动式加工棚内进行。“有了它,室内温度比室外高了不少,雨雪天气也不怕了。”现场施工人员告诉记者,移动式加工棚不仅可以遮风挡雨,提升施工环境,在操作上也十分便捷,通过底部安装的滑轮,加工棚可灵活移动。
此外,施工现场还安装了不少更为灵活便捷的移动式雨棚,用于改善作业环境。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凤林路站项目负责人任鑫告诉记者,在雨季施工时,雨棚可以有效遮盖作业面,将雨水引至地面排水沟内,而在夏季高温作业时,雨棚可兼作遮阳棚,使施工人员避免阳光直射,增强防暑降温效果。“通过这些辅助设备,我们尽量减少施工人员在夏季高温和冬季严寒天气室外作业的时间。”他说。
除了移动式加工棚、雨棚等暖心服务外,现场还随处可见智能化操作。在钢筋加工棚内,施工人员仅需在操控平台上输入相应参数,数控钢筋弯曲机就可自动将钢筋加工成需要的形状。据了解,目前,凤林路站现场施工基本实现了全智能化操作。
凤林路站是我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首个开工建设的站点,去年5月启动管线迁改、交通导改,7月启动土建施工。站点长203米、宽19.7米,基坑标准段深16.71米。建成后,该站点将是上下两层的车站,负一层是站厅层,负二层是站台层。
到目前,凤林路站已完成前期管线迁改和一期、二期交通导改,并开始主体围护结构施工。“接下来,为了保障凤林路与解放大道北侧的施工,计划在今天晚上开始进行三期交通导改,即凤林西路(解放大道以西段)交通整体向南移。”任鑫表示,作为备受市民关注的一项民生重点工程,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凤林路站自施工以来,一直坚持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进度。根据计划,在今年4月之前,将完成凤林路站点主体维护工程。

振安二大队民警救助交通事故受伤老人
贵阳国际马拉松赛将首次启用救援直升机
复兴区区长李少锋召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调度会
广大考生注意:各批次录取时间不同 要及时查询
赏红叶、拍彩林、品秋果——这份赏秋攻略“色香味”俱全
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全智能化施工见闻
全市已排查出各类临险人员近11万人 已落实可供避护安置场所270处
请大家帮忙寻找公安籍烈士"西海"73岁的女儿……
我市6个集体和15名个人入围全省群众体育先进
市油田教育中心召开2018年意识形态工作推进会
不忘初心 登台“论见”
【工商联】城中区工商联召开第五届常委第三次会议
第二十届投洽会明日开幕 “一带一路”国家踊跃参展参会
海曙全力破解“流浪猫扰民”难题
重污染天气Ⅰ级(红色)应急减排措施启动
关于三元区城东乡台江村民委员会“台江头村民小组新村安置地”《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批后公告
南通市气象局:天气晴好 日渐炎热
小店区扫黑除恶宣传发动氛围浓
怀化市审计局积极参加“迎中秋庆国庆爱国卫生月”活动
司机礼让老人行为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