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党员郭广河当“邮差”


22年义务送出近5万封邮件
郭广河老人正在整理报纸、邮件。
  在高平市河西镇下庄村有一位人人敬佩的义务“邮差”老人。他就是72岁的老党员郭广河。“这个营生不能耽误,谁家有个信物真的都想早点看到”,郭广河老人朴实的话语着实让人感动。从1996年开始,他便为村里义务送信送报送邮件,一送就是22个春秋,面对这毫无报酬的任务,老人总是风雨无阻,在最短时间内将信报邮件送到村民手中。
  为村民担任义务“信使”
  说起送报纸这份工作,还要从22年前说起。“当时我们村的信和报纸都送在了村上铁厂的传达室里,有什么信大家都到那里去拿,后来那个铁厂效益不好,传达室的人不干了,信也就没人管了。”郭广河说,当时他刚从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退下来,知道了这个消息后,便主动找到当时的河西邮政所协商,让邮递员将报纸、信件等送到自己家里。随后,郭广河就跟着邮递员学起了如何送信、处理汇款单等业务。很快,郭广河从邮递员手里接过报纸信件,给村民们当起了“邮差”。
  此外,他还老是在琢磨着能给村民们干点甚,哪怕是做点小事,发挥一下余热也行。他又主动请撄承揽了看护村委大院和清扫大院文体广场、小游园的任务,随后他就又把“农家邮政局”搬进村委办公室。他用硬纸圪板制成简易报箱,六个报箱、简易的办公桌椅、整齐摆放的簿册、还有笔墨……郭广河办公室俨然成了一个“缩小的农家邮政局”。
  为了规范不出差错,老人还细心地建立了来信登记簿和送信登记簿,每天来往的信件、单据等都一一登记,具体到收到邮局信件的时间、发信人的姓名、地址、收信人的姓名、地址、送信的时间、是否在家、送了几次等等。每收到一封信和一张单据,他都会认真的签上自己的名字;每送出一封,也让收信人签上自己的名字;这样,谁家来信,从哪里来的,什么时候去送的,一看簿册,都一目了然。从1996年七月以来,一共积攒了十几本簿册,有些已经泛黄了,但是仍然整整齐齐,干干净净。
  22年义务送出近5万封邮件
  送信看起来简单,其实却是门“技术活”,为了“送对”信。老人还总结了一套方法。
  郭广河老人称,送信时经常会遇到收信人不在家的情况,一次不在家就去第二次,两次不在家就去第三次,经常跑好几趟才能把信送到,最后老人想了一个办法,他制作了一个“取信通知单”,上面写明“xxx,有你一封来自xxx的信件,来你家中无人,见通知后请到我家来取,郭广河,x年x月x日”。有了通知单以后,还真挺奏效,效率提高了很多,而且还少走很多冤枉路。
  在送信的时候,郭广河还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平日大家在村里称呼彼此都是用小名或者外号,要说起大名来,还真有不少不知道的。“一开始信上写的收信人我只知道是我们村的,也不知道是谁,我就找到村委会会计,让他帮我查户口本,一个一个地对照起来。”郭广河说,为了记得牢固,他还专门准备了一个本,制作成“姓名明细表”。本上分门别类列标明了本村同姓的人,同名的人,生僻姓名的人,泛同一字辈的人等,这些详细的记录帮助郭广河准确地找到了收信人。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22年,他没让一封信、汇款单在自己手中耽搁下,也没让一封信在自己手中出过差错。
  “我有个本,里面记录着这些年我送的信,等信来了,我就把人名记上去。”郭广河拿出了几本厚厚的本子。根据这个本子的记录,这22年来,他已经成功将近5万封邮件送到了收件人的手上,成功处理了3000多项汇款,多年来,郭广河送的邮件从未出现差错,不仅河西邮政支局对他放心,村里的村民也对他放心。
  退职不退岗,郭广河多年的奉献与坚守也让他先后获得河西镇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郭玉印

创城路上,我们共同出力
昭化区双向发力全面激发干群脱贫攻坚激情
世界级古战场遗址钓鱼城 吸引中外80余专家考察研讨
交警出入境管理大队整治违法改型货车见成效
龙川举行“春风行动”暨新时期就业精准扶贫企业招聘会 500多人在家门口找到称心工作
七旬老党员郭广河当“邮差”
创新发展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建阳区接受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达标评估验收
饭店“公示牌”加贴二维码值得推广
以转包工程为名骗取保证金警方破获千万诈骗案
“襄马”要来了,这条赛道被他们装扮出了最美的模样!
“五一”假期周边游火爆 “2加1”模式成为主流
第六届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推介会在唐举行 16个项目签约
椒江:党代表联合调研促发展
保定市公安消防支队举高类消防车辆购置招标公告
西乡塘区:查封火患未整改商场楼层
失物招领:市民李艳婕 您的钱包在这里
献血英雄张书伟十余年累计无偿献血2.7万毫升
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表彰座谈会召开
灌南运管所扎实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