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门靠走”到“小车遍地有”——百姓出行方式变迁折射鹤城发展“加速度”


从步行到骑自行车,再到家庭拥有小汽车;从时速几十公里的绿皮车,到时速达300多公里的高铁列车;从长时间排队只为搭上一辆公交车,到如今手机一点就能叫到网约车……改革开放40年来,鹤城百姓出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门基本靠步行,自行车撑起一家人的出行
改革开放之初,今年55岁的杨玉福生活在老家浚县小河镇。他告诉记者,那时候自行车数量比较少,与缝纫机、手表并称为“三大件”,地位无异于现在的私家车,谁家有辆自行车那是很让人羡慕的。那个年代,人们出门基本靠步行。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他经常步行十几里去滑县道口镇赶集,有的人还步行20多里地去赶浚县古庙会。
1985年,杨玉福结婚时,妻子家陪送过来一辆“飞鸽”牌自行车。“这以后走亲戚、赶集都骑着自行车去,孩子坐在大梁上,比较轻的东西就挂在两个车把上。”杨玉福说,后来流行斜梁自行车,他又攒钱买了辆斜梁自行车。每到春节,在浚县新镇镇工作的夫妻俩就带着孩子骑两三个小时自行车回家过年。
“现在我还记得小时候爸爸骑着大梁自行车带我走亲戚的场景,那时我坐在大梁上,双手很自然地扶着车闸的位置,爸爸一捏闸,我一不小心就会被夹到手。”杨玉福的女儿杨敏笑着说。
上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摩托车小汽车成新宠,汽车火车车次增多
上世纪90年代,摩托车、小轿车逐渐成为人们的新宠。“当时马路上大多还是摩托车,一辆小汽车得好几万块钱,对于平均工资只有二三百元的多数人而言,近乎一个天文数字。”杨玉福说,1993年,他花5700元买了辆嘉陵摩托车。此后,他回老家小河镇半个小时就到了。
今年58岁、年轻时常坐火车到东北出差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淇滨经济开发区也有了汽车站(现淇滨客运总站)和火车站(原浚县火车站),火车、汽车的车次增多,人们外出可选择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出行方便了许多。
后来,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也买起了小汽车,大街上的轿车渐渐多了起来。如今小汽车已成为市民工作和生活中常见的代步工具,遍地都是。据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车辆管理所数据显示,2017年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5万余辆。
如今:高铁来了说走就走,手指一点网约车就来
高林在我市工作,因工作需要经常到广州出差。“刚开始需要到火车站排队买票,有时得排一两个小时。从鹤壁直达广州的火车需要21个小时,我每次坐车都犯怵,车厢里人挤人,坐一回车就像得了一场重病,好几天都缓不过来劲儿。”高林说,2012年鹤壁东站运营,从广州到鹤壁仅需7个小时,还能在网上购票,说走就走,而且高铁列车上的环境也比普通列车好很多。
如果高林的车限号,或者和朋友聚餐要喝酒,他就会叫网约车。“在手机上用手指一点,输入目的地,网约车两三分钟就来了,很方便。”高林说。

良田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郾城区裴城镇初级中学紧锣密鼓进行2018年九年级理
我市开展“6·26”国际禁毒日系列宣传活动
滁州警方破获多起贩毒案,一网约车司机靠吸毒提神、以贩养吸
威远县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十七次会议
从“出门靠走”到“小车遍地有”——百姓出行方式变迁折射鹤城发展“加速度”
印尼再遇强震 至少三死四伤
巴中市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参与中国品牌价值评价
2018新年首个工作日 兴隆城管收获“大礼”
访全国人大代表、德州扒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崔贵海
五一立交桥16日早5点通车 提前1个月完工
昆明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昆明轨道交通五号线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关于昆明地铁5号线怡心桥站一期围挡施工临时封闭福景路临近滇池路段的公告
亮相央视《大国重器》跻身全球四强 杭氧靠的是什么
南平市夏道中学教学综合楼答疑纪要
平昌县土兴小学召开“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专题会
我市召开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推进会
河西五市气温将下降4℃到6℃
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结果揭晓河大学生作品喜获佳绩
市房地产管理局参加“10.19”平安创建志愿者活动
衡水市关于受理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信访举报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