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长的教育要不得(纵横)
近日,一篇题为《幼升小的牛娃怕不是爱因斯坦转世》的文章在朋友圈中广为流传。文章中提到某名校幼升小报名人数8000多人,经过网选、机考、面试三轮,最终只录取60人,竞争的激烈程度令人咋舌。名校光环之下,不少家长精心撰写了“牛娃简历”,希望为孩子争得一张“入场券”。
三个半月开口说话,懂得核反应堆,学会函数和极限……这些自诩之词,难道会出自学龄前儿童之口?在某名校日前举行的幼升小选拔中出笼的众多“神童简历”,显然是由家长捉刀。人们在直面当下“择校”竞争的残酷之余,更深感家长对子女教育培养的急功近利。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许多家长的教育期许,本来无可厚非。但这种本该遵循孩子身心成长和教育规律的事,却被莫名赋予了争相“抢跑”的急迫与焦虑。一方面,“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维成为很多家长的共识。另一方面,孩子培育的“关口前移”越发过度,3岁就会了6岁该学的东西,6岁已学完了10岁的课本。“孩子智能潜力无限”,“学习越早越好、开发越快越好”等想法,其实是一种误区。
孩子的教育启蒙和知识深化有其自身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不可操之过急。幼儿阶段正是孩子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阶段,教育应重在对外界的感性认知和对良好习惯的培养。家长不必刻意以孩子认多少字、背诵多少古诗、会解复杂习题等“知识性成就”为荣。
“拔苗助长”式教育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很多知识在孩子适龄时再学本是轻而易举的事,而上培训班、超前学习,不仅给家长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更让孩子将宝贵时间白白浪费于死板的背诵、记忆,甚至错失个性发展和品质培养的良机;给幼儿超负荷安排学习计划,极易滋生出逆反、排斥心理,不仅学不好,更会为日后的正规教育埋下“厌学”或“自满”情绪;超前教育显示出的早期智商优势并非缘于儿童真实能力,而是建立在“笨鸟先飞”基础上的一种神童假象,日后极有可能落入“伤仲永”的窠臼。
纵观由家长杜撰的“神童简历”,颇多不切实际的夸大之辞,这种不诚实的自我炫耀,会不会对孩子的品德培育产生误导,同样令人忧虑。所以,要正视“神童简历”背后的家长焦虑,摒弃拔苗助长的功利考量,让教育思维回归理性务实的正轨。
(摘编自4月23日《河南日报》,原题为《拔苗助长的“神童简历”》)
南昌获省级企业上市补助资金2650万元
龙华夜间法庭 解决群众纠纷
我市获评江西省2017年度法治政府建设优秀单位
五通桥区司法局“五个一”贯彻省司法厅召开“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大培训、大落实”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消防部门对电动车随意停放充电说不
人民日报评“神童简历”事件:拔苗助长的教育要不得
嵊州市司法局打好“三张牌”助推社区矫正“三整三查”百日专项行动
烟台芝罘区今年建成10处“城市书房”改造老旧小区
写字消暑
珠海市台风预警信号升级为蓝色今天午后风力加大,并转骤雨
充分发挥半边天在新时代的积极作用
赤峰路政支队为办公人员“补钙”
2017年3月依申请公开答复情况
绍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关于绍兴市人民医院腹腔镜器械供货项目A公开招标公告(2018-05-N000046)
我市首开电梯维保专业 政校企三方合力破“人少技劣”难题
美国下一步或对人民币“下手”:指控中国操纵货币
舞阳森警: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贫困户心坎上
昆明92号汽油涨0.15元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召开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暨安全责任状签字仪式
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关于组织实施2019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储备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