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味蕾总是奇妙
不记得山珍海味
但却永远不会忘却记忆中的味道
曾经我们每天吃到
甚至不觉多么美味的家肴
就在我们离开家乡的那一刻
变成心底最美味的念想”
不久前
正在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读大二的亳州籍女生胡悦然
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
详细介绍了记忆中的亳州美食
(生活中的胡悦然 照片使用已征得其本人同意)
在她笔下
家乡的吃食
会是怎样一番滋味呢?
我们一起来感受下
(以下内容摘选自“小胡shuo”部分地方略有删改)
我的家在安徽亳州,一个小城市。
这个小城市包含三县一区: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和谯城区。
所以,从小吃的分布来说,这三个地方也各有特色。因为我是谯城区人,对三县的情况不是太了解,在介绍时会有侧重。
从地理意义上说,它在淮河以北,勉强算上“北方城市”,确切地说属于中原地区。因此,虽然在安徽境内,但是这里与皖南水乡的环境差异很大,反而与河南、山东等地的风俗相近。
这决定了这个地方的传统吃食以面食为主,又不拘于此。
这里居住的有两个民族:汉族和回族。我是汉族人,我身边就有不少回族的同学。除了汉、回杂居地,我所知的回族聚居地有“西关”这个地方。
回族的饮食习惯深刻影响了这个地方。在我的家乡,清真饭店随处可见;在许多特色吃食中,牛羊肉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亳州是药材之乡,中药产业是当地的经济支柱。所以存在以药入食的做法。
——以上大概就是我能想到的、与“吃”相关的我家乡的基本情况。
1.牛肉馍
说到亳州小吃,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
牛肉馍,以黄牛肉、粉丝佐以葱姜和数味中药制成馅料,裹在面皮里,制成巨大的圆馅饼,在油锅里煎成两面焦黄:
是不是超大个!
切开之后,是这样的:
实际上到我们碗里,都散成一块一块的“焦儿”或“馅儿”,焦儿黄脆,馅儿软香。
还可以用豆腐皮卷着吃。吃的时候先在豆腐皮底下揪个洞,这样油就会漏下去,吃到最后不至于太腻。
据我所知,牛肉馍也是回民的食品,因为我们家一提起吃牛肉馍,都会说“去西关吃双寺牛肉馍”。
听说还上了《舌尖2》?emm……
干脆我这个系列就叫“舌尖上的亳州”吧!
(题目就是写到这儿改的,原来叫“我家乡的好吃的”)
2.油炸馍
既然第一个说牛肉馍,那我干脆把重口的都说了。
说到油炸馍,其实它和油条很像。
你问我它们的区别在哪?个人觉得油炸馍比油条胖一点,嚼起来软绵厚厚的,更有“质感”。
论喜爱程度,于我它不及牛肉馍。
3.菜盒、肉盒
有几样东西是我从小吃的,但是上网一查我才发现:看样子不是亳州特有的了。
那我就叫它们“非典型”亳州小吃吧( ̄▽ ̄)
菜盒、肉盒,都是油炸的馅饼,菜盒一般是韭菜豆腐粉丝馅,肉盒我也忘了是什么肉馅……皮薄脆,馅鲜香。
肉盒
菜盒
4.糖糕、菜角
端午节吃糖糕菜角——这似乎更是流传广泛的北方习俗了。
糖糕:白糖馅用烫面包成扁圆的(就是没褶儿的豆沙包样子),油炸至金黄。
菜角:韭菜馅用死面包成月亮状(就是大饺子样子)
甜咸味不同,糖糕菜角要分锅炸。
刚炸出来的糖糕有时会裂开缝的,露出里面嫩白的糕体。这个时候吃,糕是烫的,肚子里的白糖馅儿还是流动的,外脆里糯,甜到心里。
说到糖糕我就想到红芋丸子,它俩长得差不多,不过我打算放在“甜食”里专门说(。・ω・。)
小时候好喜欢吃这种油炸的、甜糯的东西啊。
可惜长大知道了“减肥”这种词……
5.锅盔
讲了这么多大油的街边小吃,再来讲讲几样比较清淡、真正可以作为主食端上家庭餐桌的面点:
锅盔,又是一个大个子。
具体做法我不太懂,总之是在铁锅里炕熟的。
它又一大特点,就是
硬……
锅盔是真正可以称作“干粮”的东西。据说曹操当年带兵过地下运兵道的时候就是背着这个当干粮的。
(曹操运兵道了解一下( ̄︶ ̄)曹操故里名胜古迹)
但是我还是非常喜欢吃锅盔的。因为它虽然是干硬的,但是咬起来很有嚼劲,上面有一层铺满芝麻的焦面,厚厚的饼层,能嚼出浓郁的麦香。
我们一般是切成小块,就酱豆子的:
我姥爷牙咬不动,喜欢用锅盔泡羊肉汤。
6.烧饼,油酥烧饼
在我家乡,提到烧饼,大家想到的是这样子的:
这个烧饼和锅盔一样属于清淡的,不油,壤儿微咸。当主食吃的。
做这种烧饼的炉子大概长这个样子:就是左边那个圆圆的胖胖的。
如果你有幸吃到了刚出炉的烧饼!一定会幸福的流泪的!外焦里软,热气腾腾,香气扑鼻。(但是,如果放了一会儿,就变得皮登登的不焦也不软了……)
经典搭配有:烧饼夹咸牛肉,烧饼加锅贴,烧饼夹菜,烧饼就板面……
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在帽铺街吊水,路口有家买烧饼的和卖小锅贴的挨着,来的人基本是买烧饼夹几块钱的锅贴。那天晚上八点多了,饥肠辘辘,妈妈给我买了一个过来吃,真是人间美味(t ^ t) 不知道他们现在还在嘛?……
另一种“油酥烧饼”我们吃得少一些。这似乎是蒙城县的特色,在谯城区也能见到:
这种油酥烧饼,脆、薄、酥,一般要就撒汤来吃。(撒汤之后放在“喝的”里面说啦)制作这种烧饼的炉子是这样的:
7.旱烙馍,水烙馍
我家乡吃烙馍很常见。我们吃的烙馍有两种:
旱烙馍
我小时候见我奶奶烙过旱烙馍。就是在这么一个大平锅上,把面皮翻腾、转个儿,焊熟的。
一般是用来卷菜或者就汤吃,如果没有菜汁的滋润,会很干很难咬。
妈妈在家会给我用旱洛馍卷炒鸡蛋、炒豆芽胡萝卜,一个卷馍下去能把人撑死……
水烙馍
水烙馍,是上锅蒸熟的。
因为有蒸汽的滋润,吃起来是柔软的、湿润的,同时又不烂软,有嚼劲。
由于自身条件优良,水烙馍的搭配可以说是淡妆浓抹总相宜了。
可以卷菜:
可以就酱豆:
可以卷芝麻盐:
可以就鸡蛋砸蒜:
酱豆、芝麻盐、鸡蛋砸蒜又是什么?
好多要解释的啊!!
酱豆,大概就是酱菜一类的…豆子?
芝麻盐,大概就是盐和芝麻磨成的沫儿…
鸡蛋砸蒜!咳咳,我爸爸最喜欢吃了。
是把熟鸡蛋、盐和蒜瓣一起放进蒜臼子,捣成泥,夹馍吃。
有时候我们做的是“变蛋砸蒜”,变蛋就是大家熟知的皮蛋啦。
8.炒米线
炒米线嘛,全国都有。
可是在我们家那边,说到“炒米线”,一律指的是下面这种:
对对,就是这样子看起来红红的、有几根细细的菜和一丢丢鸡蛋挂在中间的炒米线。它的味道很特殊,难以描述,有一种微焦的香气,味道酸咸,但是吸引人一口一口地吃下去。
不知道算不算当地特色,亳州大街小巷的炒米线都是一种味道,如果在外地吃到这种味道,我一定会立刻辨认出来的。
9.炒凉粉儿
炒凉粉,不知道算不算亳州本地小吃,似乎“开封炒凉粉”是比较出名的?
我记忆里,“商之都”门口的炒凉粉就是用这样的一个大锅。凉粉一定要用蒜闷的,用那种蓝花的瓷碗倒扣在铁锅上,最后再铲过来,上桌。看着像一团浆糊……
这是我在网上搜到的比较接近的图片,但是还是有点不一样:我记得,似乎是因为铁锅染的,凉粉炒出来是黑乎乎的,大概近于下面这样子:
而且炒凉粉一般配萝卜丁咸菜吃,小小的,撒在上面,凉粉是咸鲜糯,萝卜丁只剩甜甜的味道了。
10.羊肉板面
是不是阜阳和太和的朋友们要坐不住啦?
亳州虽然不以板面出名,但是板面亦是亳州大街小巷常见的一种吃食。
小时候我们家吃板面是比较少的,因为它味道重,油大、辣,对小孩儿不友好。
我记得卖羊肉板面的地方也都卖羊蹄子,这两样东西的味道也是很独有的!而且好像所有的羊肉板面都是一种味儿。
羊蹄子,很鲜很香,重卤的,有辣味。我记得五六岁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去吃板面和羊蹄子,妈妈帮我把羊蹄子上的脂肪球一个一个用筷子去掉。
以上就是小胡同学
关于亳州美食——
主食部分的分享
其他的部分小编会在以后
慢慢晒给大家
看完小胡同学
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家乡味道
有没有勾起你的回忆呢?
或者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快去留言区说一说吧~
(来源:小胡shuo)
7金3银2铜!蚌埠赛艇队再创佳绩
荆州江面非法采砂船舶已“清零”盗采现象基本杜绝
润州一传销窝点被捣毁 抓获传销人员7名
张翰:这才是本真的我
普宁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召开 提出立足定位集中攻坚
亳州籍北大才女写了10种家乡美食 一看就知道是个地道的“吃货”……
红十字“无偿献血月”活动进高校
“五个一”,让残疾人朋友体验不一样的文化生活
景德镇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局调研文章获全省一等奖
任振鹤来杭调研并召开座谈会
徐闻召开精准扶贫暨新农村建设工作推进会
网罗天下(2018-09-08)
英德启动人大代表视察“创文”主题活动
2018中俄“兴凯湖增殖放流”活动放流鱼苗公示
邀1400名的哥的姐老虎滩免费游
凤城市召开防汛工作紧急调度会
上门便民服务
福州印象
8月份我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
雁塔邀你青龙寺看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