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河区: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相融共生


九月收获的季节,走进东河区沙尔沁镇,千亩葡萄园里葡萄熟了,望着藤架上累累的葡萄,村民们喜上眉梢;章盖营子村一望无际的谷穗沉甸甸,小米丰收在望;东园村红彤彤的西红柿挂满枝干,惹人喜爱,村民们正忙碌地采摘西红柿,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
如今的沙尔沁镇,各村独具特色的生产方式,既“绿”了农业,又“美”了乡村。
今年以来,东河区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以《东河区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为准则,明确了2018年重点工作任务36项、95条,梳理汇总2019年投资项目6大类12项,全面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奋力谱写出乡村振兴新篇章。
产业兴旺 农民腰包鼓起来
走进新建成的2000平方米的利丰合作社大蒜晾晒车间,满眼的大蒜铺满了整个车间,可谓是场面壮观。车间工人们,有的晾蒜、有的编蒜、有的剥蒜,忙得不亦乐乎。“我们的大蒜销量好、订单多,忙点、累点心里也高兴。”
如今,“海岱蒜”已成为村里的主要经济作物,每亩收入能达到8000元左右,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品牌。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这也是乡村振兴的支点和载体。东河区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致富作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着力培育富民产业,实现从“美丽环境”到“美丽经济”的嬗变。
东河区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加快推进“高、精、强、优、特”现代农业发展,让老百姓越过越富裕。今年,启动编制《东河区域乡村建设规划(2018—2020)》,为区域内的“三农”产业定位、发展及项目引进提供规划支撑。立足“三沿三带”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四个千亩农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莎木佳葡萄休闲采摘园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甜蜜蓝宝石、夏黑、春光等65个新品种,示范种植100亩;新增沙尔沁冬季果类菜越冬示范基地300亩,种植规模达到1200亩。投资800万元,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项目建设,实施完成沙二村温室改造、郑二窑基地冷库建设工程。随着“海岱的蒜、沟门的大葱、鄂尔格逊的韭菜”这些享誉区内外名牌产品的不断发展壮大,东河区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年内全区新增绿色食品经营主体2家,“三品一标”认证经营主体达22家,积极申报海岱紫皮蒜国家地理标志。目前,全区农畜产品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的有6个,占全市比例的54.5%;被评为自治区著名商标有14个,包头市知名商标有22个。
生态宜居 乡村面貌美起来
沿着平坦整洁的道路进入沙尔沁镇沙二村,焕然一新的农家小院、令人记得住乡愁的小广场、跃然墙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彩绘……如今的东河区的每一个村落,经过新农村建设的一番“梳洗”,已出落得“亭亭玉立”。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东河区在农村水生态治理、打造农村绿色走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等方面都下足了功夫。
改善农村河道水生态环境,东河区制定“一河一策”实施方案,健全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体系,推进武当沟、幸福渠等河道治理。不断巩固绿化建设成果,加强“三线”生态环境整治,完成g6高速、110国道沿线杂草、春灌清理工作,清除死树、不合规格树木5万株,栽植苗木1.1万余株。开展测土配方施肥2000亩、有机肥替代化肥试验示范3000亩。建立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建成小巴拉盖村锦元祥秸秆收集加工储运站1座,年收集秸秆5000吨。推进实施东富村、莎木佳村2个村1900户的天然气替代工程。加快农村通信光缆、基站补点补漏,推进农村4g网络全覆盖。健全农村环卫和公共设施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加大环境卫生日常督查。对两镇各村现有厕所卫生现状、垃圾和污水治理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摸底,制定《东河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农村宜居水平。
文化引领 文明新风吹起来
“我们每天忙完地里的农活,还能在村里看大戏。挺开心、挺热闹的。”沙尔沁镇土合气村村民张大爷高兴地说。
这些天,文化交流唱大戏活动,走进了东河区的每个村落,一场场精彩的演出,既丰富了东河区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他们的闲暇时光增添了欢乐,送去了清凉。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乡村振兴中,东河区大力实施文化引领工程,全力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和鲜明乡村特色的文化体系,通过营造良好的村风民风、倡导良好的生活方式、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等手段,使美丽乡村建设由表及里,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同步提高。充分发挥村党小组、党员干部、外出能人、乡贤和农村社会团体的带动、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培育乡风文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破除陈规陋习,共同倡导勤俭节约、健康向上的乡村风尚。不断拓展农村公共文化惠民服务,加大文化大院、草原书屋、业余文艺团体等农村基层文化组织的建设力度,开展剪纸培训、棋类牌类比赛,极大地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同时也缓解了农民看书难、看电影难、欣赏文艺演出更难的问题,日益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振兴乡村发展, 东河区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示范建设小巴拉盖、东富2个村集体经济项目,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以上。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巩固扩大华鹿、南星、祥利丰、润泽园等龙头企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订单合同+价格保护”、“服务协议+流转聘用”、“返租倒包+流转聘用”等利益联结模式,带动3500名村民增收致富。同样,东河区积极培养人才,使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基石。实施“双百工程”,培养百名个人素质好、热心农村、经验丰富的农村干部,培养百名热爱农业、有一技之长、生产经验丰富的乡土人才,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组织返乡人员创业、农技培训活动,培训农民500余人次。
乡村振兴战略,给东河区农业增效注入新的动力,给乡村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必将描绘出一幅别样的乡村美景。

椒江积极推进“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
南湖区召开全区美丽乡村升级版总体规划对接联系会
高考志愿填报时间敲定:26日开始
泾阳强化保障体系决胜脱贫攻坚
不动产权证书/登记证明作废公告(2018年第34期)
东河区: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相融共生
发挥审判职能 助力脱贫攻坚
【图解】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在即,一图了解历届中非合作论坛
【图说】民乐农机 服务乐民
用水人口增加基本阶梯水量如何增加
打造特色科室 弘扬中医瑰宝
蓬溪县考察组到射洪县考察调研工业发展和园区建设
热水器安装不当 致人中毒死亡
昭化区联动发力全面推进环保督察
【津云微视】护航青春 对校园欺凌说不
午休老汉被蜈蚣咬醒,赶至医院检查 清洗敷药无大碍
“六一”儿童节前夕焦兰生等带队到校园慰问
四方台区召开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政策宣讲会议
刘学聪书记带队督导我镇重点工程 确保工程扎实推进
南昌曝光7月出租车违法率最高企业一个月违法24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