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海
10月16日晚,刚下班的陈女士到港闸区唐闸镇街道高店社区“长者驿家”看望81岁的外婆达尔华。当看见外婆满面红光,比在家时还精神时,她开心地笑了。在这里,达奶奶不仅能享受到贴心照护,还时不时有人来陪她聊天。像达奶奶这样的老年人目前“长者驿家”已经入住了8位。(10月18日《江海晚报》)
这则传递融融暖意的新闻,让笔者不由想起了前几年入法的“常回家看看”条令。当前,有关养老保障的话题却持热不减,尤其是当“空巢老人”现象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时,“常回家看看”更成为社会评价现代子女是否尽孝的一个新标准。
然而,理想的另一面是现实。现代工作性质的特点决定了“常回家看看”“看上去很美”,做起来却并不那么乐观。迫于生活和工作等现实状况的压力,子女与父母“两地分居”的现象十分普遍,而假期的稀少、单位请假的困难、甚至成为常事的加班,加上城市购房的压力、路途的遥远,致使“常回家看看”成为一种奢望,其落实也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此,要让“常回家看看”式的子女行孝真正得到落实,社会政策必须给力,应尽可能地为子女提供可以行孝的机会。比如,应落实好探亲假制度,让“常回家看看”不再成为一种望梅止渴的奢想和企盼;落实好住房、医疗保障制度和养老制度,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保障,为子女适当减轻压力,让子女们有更多的余力去尽孝;此外,政府和社区也应承担起责任,多为老年人提供更多聚会、活动的机会,像不少地方开设老年食堂、解决老年人饮食之忧,举办老年文化娱乐俱乐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等一些举措,就十分值得提倡。在这方面,我市成立首个社区养老驿站,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即不失为一个社会养老成功的范本。
“常回家看看”其实只是一个标准,不代表行孝的全部。因各种非自身原因未能实现的未必就是不孝子女,而完成任务式的行为也未必就是尽孝。但无论如何,社会政策都必须给力,要用人性化为子女们提供更多可以行孝的机会。
广州为老年人送出“大礼包”,这些老年人可享免费体检
绵阳召开市级领导干部会议宣布省委决定
“防震”让生命延续长度 ——记铁东区大矿、毓秀小学开展防震预案演练
全国首套房利率连涨17个月
跨境电商如何突破瓶颈?平台难选,人才难招是最现实的问题
时评:子女行孝还需社会政策给力
市委召开常委会议
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任免王学文 工作职务的通知
东莞这栋6层楼没了?是的!违建,拆你没商量!
江北新区葛塘街道长城村廉政藕塘迎来一年中最美画面
市法制工作研究会召开五届一次会员大会
“欢乐进万家”文艺下基层巡演走进罍街
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审计要点
今午后迎返程高峰 翔安隧道实行交通分流
2018年衡阳高新区绿化养护管理政府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全市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黑河市老促会来五大连池市调研
哈尔滨通报中央环保督察组第二十一批交办案件
息烽县开展网箱整治集中法治宣传
温州时尚博览会+温州进口展 获市民热捧 感受时尚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