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年前,南昌城头一声枪响,一个年轻的政党组建起一支真正属于人民的军队。
星星之火,自此燎原。是他们,冲破层层堵截,征服雪山草地,中国革命得以焕发新的生机;是他们,用小米加步枪,毅然背负起民族的希望,成为抵御外侮的中流砥柱。
时光荏苒,当硝烟不再、战争远去,他们依旧昂然站立在我们身后,为我们守护岁月静好,给我们满满的安全感。
明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1周年纪念日。在我市和平县,有一位91岁、党龄71年的革命老战士,她曾参与了解放战争,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
她,叫杨连英。
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参加革命
1927年,杨连英出生于和平县贝墩镇下溪村的一户贫苦家庭。父母生下12胎,仅存活杨廷献、杨廷辉、杨新娣、杨连英四兄妹。杨连英自小卖给他人做童养媳,在那吃不饱却每日还要干重活的日子里,连吃盐都是一种奢望。
那时候,游击队常常在下溪一带活动。渐渐地,杨连英对人民子弟兵有了认识。在四联中学教书的哥哥杨廷辉,是林镜秋的得力助手和东六团的骨干;堂哥杨廷芳,也于1946年参加游击队,并任特务长。
1947年的一天晚上,杨连英与另外几个人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参加和东人民武装贝古大队。部队领导首先安排她做炊事员,那时候部队常常驻无定址,每到一地都要借老百姓的厨房厨具。杨连英嘴巴巧,银铃般的笑声十分动人,大家不但肯借厨房给她,还帮着她做饭。当时部队一般是买一些咸鱼、芋头、萝卜干之类的食物,吃肉的机会非常少,也就过年时有一点点肉吃。
部队里的“万金油”
一开始,杨连英担任炊事员,有时闲着就协助看护伤病员。她在部队表现很突出,凡事都主动抢着去干,遇上部队行军,她左肩扛药箱,右肩帮战士背枪,坚毅地担起一个革命战士的职责。后来,她还跟战友学会了几首红歌、扭几段秧歌,又搞起了部队宣传。她们唱歌、跳舞、说快板,为部队做鼓动宣传工作。
卫生队有护士看杨连英办事这么顺利,就提出与杨连英调换工作,杨连英一口答应。杨连英从小跟奶奶学过中草药,看着卫生队缺药,她就上山采来消炎药,医生们都很喜欢她。杨连英就是这样,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游击队员都戏称她是“万金油”。
后来,敌人向我解放区大举扫荡,部队撤入深山老林,由于粮食奇缺,杨连英又主动申请重新做炊事员。为了同志们不会挨饿,她想方设法漫山遍野去采摘野菜和野果,有时候还冒着生命危险,尝试野菜有没有毒,有好几次,她因为尝了有毒的野菜而全身浮肿,险些丢掉生命。由于杨连英做事风风火火、干脆利落,颇受战友器重。有一次她上山砍柴,在狂风暴雨中滚下山坡,所幸被大树挡住,被路过此地的同志及时救起,却从此落下腰椎病。
有一个晚上,部队要组织同志们集合去别的地方开会,但是敌人早就收到了风声,设好埋伏准备捕杀他们。他们几个人冒着危险赶路,这时忽然下起暴雨,扰乱了敌人视线,幸好有这大雨,使他们平安渡过险关。
因工作积极光荣入党
正是由于杨连英工作积极、不怕牺牲,1947年冬,在连长何友达的介绍下,她在上陵蛤蟆嶂营地,举起握紧拳头的右手庄严宣誓,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这里的游击队营地,杨连英还见到了肖母(编者注:梁水娣,有3个儿子为革命牺牲,被誉为“革命烈士母亲”,人们都称她为“肖母”),向她学到了很多革命道理。
1949年5月21日,和东部队猛攻贝墩乡公所,我军分三路人马进军,居高临下,火力齐发,攻破敌人3个炮楼。杨连英随队参加战斗,在黑夜中追赶逃窜敌人。
1949年南下大军渡江后,解放了大半个中国,兵锋直指广东边境。1949年8月中旬,林镜秋率队北上江西定南与大军先头部队联络会师(其时杨连英所在的何友达部队与三南武工队驻定南老城),后与南下大军会师。杨连英随南下大军直下解放广州,再后来参加解放海南岛。直至今日,杨连英仍珍藏着“解放中南纪念章”和“解放海南岛纪念章”。
复员后仍然不忘初心
1953年,杨连英从部队归来,分配到和平县城的卫生院上班。但由于没有文化,不认识字,她自己要求跟在县农场工作的老乡对调,到县农场养猪种菜。后来,杨连英听说家乡分田,她又主动辞去工作,返回老家参加生产劳动。
回到下溪的第二天,土改工作队长就找上门来,让她协助土改工作。她很快就成为下溪村妇女干部,并被选举为县人民代表。
1955年,经他人介绍,杨连英与安坳乡惠华村梁秋才结婚,生下一个女儿和两个男孩,并抱养了一个孤女。如今,她的两个女儿早已出嫁,一个儿子结婚后在惠州做环卫工人,另一个儿子曾在矿山做过工人,后头脑出现问题,发作时常常会难以自控,杨连英便与这儿子相依为命。由于她没有文化,早年又无人提醒,从来没有邀功,没有向当地政府部门提出要求,便一直过着默默无闻的生活。杨连英说,她的组织关系不知在哪个环节被人弄丢了,尽管如此,她说她是党的人,不可能掉队,她一直坚持缴交党费,一直积极参加组织活动。
数十年来,她不忘初心、牢记誓言,诚信做人、踏实做事,她长期用中草药为村民治病,她乐意为有情人牵线,她乐意帮人干活,她毫无保留地付出力所能及的爱心,她赢得了村民们的尊敬与爱护。
自复员后,风湿病一直缠绕着杨连英。如今人老岁暮年,杨连英说,她如今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在今年八一建军节,去当年她入党的地方——上陵镇蛤蟆嶂,去缅怀肖母等老同志和老战友。
文/图:本报记者 叶春雨 特约记者 徐精华 通讯员 陈仰天
阳江高新区:文体活动和艺术公益课堂丰富多彩
坚守生态红线资源上线环境底线 加快生态环境整治产业转型升级
黄果树景区要办啤酒节 3场音乐会等你来“嗨”
科技助力精准扶贫 推进乡村振兴
雷州千余志愿者交流分享爱心故事
她曾参与解放战争,见证新中国的成立,杨连英——
入党71年的革命女战士
【公开招标】博兴县城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一期、二期)工程项目管理服务采购
一条河 见证一个城市的发展变迁(下)
淮北市举办律师行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培训班
灵武市实施“四项工程”助推旅游产业大发展
东莞野泳调查:东江这些水域暗藏“杀机” 生死教训也挡不住“野泳”
崔家坝:筑牢汛期堤坝
坚持认真做一件事,时间看得见
集聚区行政审批中心办公室召开三月份主题党日活动
廉江市:湛江市领导到我市城区三个考点巡考
市规划国土资源局领导赴局执法总队调研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度幼儿国防教育升旗仪式研讨与分享”活动举行
广东将公费定向培养师范生 免学费每年补8千元
发微信打电话督促客户学习、早起…… 厦门卖家网上卖起“监督服务”
项目建设涌春潮 营商环境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