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琦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不过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患者表示,在选择“网诊”前必须有过多次面诊,对医生知根知底,否则不会轻易在网上就诊。除了找到靠谱的医生这一前提条件,不少人还担心,在使用互联网医疗过程中是否会出现个人信息泄露。(5月10日《法制日报》)
其实,“互联网医疗”并不新鲜,这一体系早已走入人们的视线,春雨医生、平安好医生等平台运营多年,但是民众为何很少使用,而仍选择“百度一下”或“多喝水”呢?现行的互联网医疗地位尴尬,形同鸡肋。脚气等小病,百度一下就有多种方法,稍有风吹草动,则多被建议入院诊治,同时还有隐私泄露、资质堪忧等风险。因此,现行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大多不尽如人意。面对此种困境,互联网医疗该如何做才能摆脱“鸡肋”困境?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笔者认为,“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必须有政府、社会、市场等多方面共同保驾护航才能顺利扬帆,否则只能成为一个梦想的肥皂泡,看起来华美,触之即碎。首先,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行业监管体系才能保证“互联网医疗”大船的平安行驶。医疗体系不同于滴滴打车,医疗安全、医疗隐私等问题均牵涉其中。因此,医生资质的审核、患者病情的追踪跟进与医生交接问题、避免隐私泄露问题、保障医生权益问题等均是互联网医疗平台发展必须考虑和保障的。
其次,政府应有相关的政策及资金倾斜助力互联网医疗发展。医疗的公益性和商业的逐利性必会产生矛盾。平安好医生连续三年亏损20亿元、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心梗猝死……实现总体账务上的收支平衡成为多家互联网医疗平台的目标。对于商业来说,盈利才是最终的发展目的,而医疗则是个名副其实的“烧钱”的行业,如果没有政府和社会的支持,那么互联网医疗的路必定不好走,甚至走不长。
此外,社会在热切期待互联网医疗时,笔者也想提个醒,社会民众应合理正确的认识互联网医疗,不应给予其过多的压力和依赖。互联网医疗,应主要应用于小病小痛的诊疗以及与基层医疗的对接诊疗,当面对医生的入院检查诊疗建议时,患者应给予重视,避免发生延误危险。同时,由于没有面对面的接诊,患者应细化病情描述,方能给医生较为全面的判断,避免误诊的发生。
我们期待“互联网+医疗健康”时代的全面到来,但一个新行业、新体系的建立并不能一蹴而就,必须一步步慢慢走,政府、社会、市场均应正确认识和帮助这一行业的发展。只有各项法律、监管等保障到位,方能吸引更多的好医生入驻网站,吸引更多的民众参与其中,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行互联网医疗的“鸡肋”地位,真正让互联网医疗体系繁茂成长、惠之于民,给整个医疗行业带来新的能量。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为互联网与医疗的深入结合注入一剂定心丸。或许在不远的将来,人们在网上看病可以像网约车一样,病人网上下单,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精准接单,这应该是“互联网+”与医疗碰撞反应后的理想状态。
苏州电影业协会影视金融与版权合作分会成立
今年春运期间湖南交通事故起数等同比均大幅下降
[发改委]农户存售粮情况调查 公开结果反馈
桂平市“大藤峡讲堂”宣讲团深入农机局宣讲十九大精神
张泽峰:认真落实河长制责任 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
“互联网医疗”需要且行且规范
前三季度海口网络 交易额破千亿元
我市春耕生产工作侧记
东山:“奇猜妙想” 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海事部门提醒:“五一”假期关注天气信息 确保水上安全
南平市科技局党组务实开展“大学习”活动
芜湖市林长制改革助力长江经济带建设
宁波与日企签下总投资额2亿美元项目
【光明网专论】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三重内涵
安源区法院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
新引进技能人才最高可获10万元补贴
“上海·我的城”作品联展在宝山开幕
我市部署推进服务业及投资统计调查工作
我市全面加大危险废物处置督查力度
全国大学生雪雕赛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