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行为规范应成全民共识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那么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就能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民众的自觉行动
  6月5日是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第四个环境日。在2018年环境日主场活动主办地长沙,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5部门联合发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领公民践行生态环境责任,携手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6月6日《人民日报》)。
  规范包括关注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践行绿色消费、选择低碳出行、分类投放垃圾等10个方面。如:在节约能源资源方面,应合理设定空调温度,夏季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不高于20摄氏度,及时关闭电器电源,多走楼梯少乘电梯,人走关灯,一水多用,节约用纸,按需点餐不浪费等;在践行绿色消费方面,提倡少购买使用一次性用品和过度包装商品,不跟风购买更新换代快的电子产品,外出自带购物袋、水杯等。规范同时明确,人们应当选择低碳出行,优先步行、骑行或公共交通出行,多使用共享交通工具,家庭用车优先选择新能源汽车或节能型汽车等等。
  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而且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生态环境部等5部门联合发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这一规范虽然没有强制性,但这些规范的内容,与我们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有关,如果能注意这些,做到这些,不仅可以内强个人素质、外塑城市形象,而且也践行了我们每个人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
  有人认为,用不用一次性物品、骑不骑自行车出行,空调开多少度,都是个人的私事,与别人无关。这些都要让国家有关部门制定行为规范来约束,是不是管得太宽,有点强人所难?不过,这个行为规范不是强制的,只是一个提醒。有了规范,民众知道该怎么做,可以常常提醒民众如何去做,可以使民众之间相互提醒、相互约束。特别是一些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这个行为规范去制定单位的内部规定。时间长了,这些规范就可以变成民众的自觉行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保护身边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受人重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毫无疑问,在当前的形势下,改善生态生活环境已不是个人所求,而是全民所需。使用一次性餐具、过度包装等已让人生厌。要想使行为规范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在机关单位,各级公务人员要带头依照规范去做。特别是一些窗口单位,窗口工作人员更应模范地遵守。领导要给下属做好示范;家长要给子女做出示范;老师要给学生做好示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那么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就能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民众的自觉行动。(胡建兵)

市农业局大力推动京津冀企业对接助力甘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疯狂司机驾车冲向人群 交警推开群众自己被撞牺牲
罗湖研究推进政府投资项目
东丽区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今年济南市计划再引16个世界500强项目 计划引进9个100亿元以上项目
环境行为规范应成全民共识
永泰门广场预计年内基本完工
汕头市海防与打击走私办公室
社区真情关爱胜过冬日暖阳
宁强毛坝河镇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九江市十一中学开展2018年全市中小学“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和古色文化”教育活动
【双阳区】省委改革办群团改革督察组来双阳区督察
[浦口]市政协调研浦口区提案办理工作
我市三项措施力促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上新台阶
惠州首部反邪教微电影在旭日古村举行开机仪式
深圳最美公路将揽山海美景 总长25.5公里一路美景相伴!
抱摔业主 刀捅业主 南充物管恶行频发为哪般?
中秋月饼“火” 短期工人“热”多数食品企业缺人手 提前半月“发信息”难招人
市发改委召开工作务虚会议
世界第一高贵州北盘江大桥获桥梁界“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