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晚报记者 朱世杰 通讯员 吴纯 文\摄)殷祖镇洪口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村。多年来,守着青山绿水的洪口村,却是大冶市6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也是省级贫困村之一。
洪口村是革命老区村,是红八军的诞生地,也是原东海舰队司令员马龙将军的故乡。同时,这里群山环绕,绿水潺流,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有着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优越条件。
近年来,洪口村“两委”为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和谐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白茶种植项目。同时,依托资源,发展旅游产业,修复25000米的红军路,并改造、扩建了红八军建军旧址,实现年接待游客5000人次,带动了当地农家乐的发展。
洪口村的变迁,见证着山区乡村通过资源叠加助推美丽家园建设的嬗变之路。
古民居惊现“状元公”手迹
四面群山环绕,高耸如屏;山路蜿蜒曲折,纵横如织。大冶市殷祖镇洪口村老背冯湾,呈一条带状线,横亘在青山绿水之中。
8月8日,天气晴朗,阳光灿烂,刚刚入秋,已然热浪滚滚,但阻挡不了大冶市长跑协会一些户外爱好者奔向山区休闲聚会的热情,十几辆小轿车先后而至,汇集在老背冯湾文化礼堂前。
在该湾71岁老村民冯六雨的带领下,记者随意走访着这里的村前屋后。一条村庄的主干道,将民居群分为两大部分而置。该湾的民居,主要分为三个档次:新建的乡村别墅,是风格各异的小洋楼,极其抢眼;一般性的砖混建筑,外观装饰较为简陋,是现代民居主体;一些老式的民房,大多已经破败坍塌。
绿色的生机,在老背冯湾无处不在,哪怕是一处不起眼的路口、巷口,都栽种有果树。特别是村庄东面的一畈山地,更是绿意葱茏。且不说那成林的玉米,成片的蔬菜,那些枇杷树、板栗树、李子树、枣子树、柑橘树等,都是硕果累累,大有一派果园风光。
跨过南面的小桥流水,来到了该湾的健身休闲广场,这又是一片静谧的天地。试想,清晨或者傍晚时分,在这里跑跑步,呼吸着山间清新的空气,锻炼一下身体,环顾四周的山区景致,该是一种多么惬意的田园慢生活呢!
“我们湾还有一宝,恐怕你很少见过这样的真迹。”冯六雨老人说的“宝贝”,就藏在文化礼堂旁边的一栋古民居中。据他介绍,这是该湾祖先冯德财于清末建造的一栋民居,当时是两重十间正房的豪宅,极其气派。
在古民居的外墙,留有革命年代的宣传标语,由少共大阳县委会宣传部制作的“拥护中国苏维埃中央政府”十一个大字,鲜红的字迹非常清晰。进入民居里,天井、厢房、正厅、雕窗等,还残存着昔日的辉煌,只是都破败了。
在正厅上方,悬挂着“椿萱灿甲”四个大字的牌匾,金黄色的底色,黑色的繁体字,遒劲有力,布局庄重。从落款人“钦授翰林院编修朱国桢“的手迹,可以看出这个牌匾的历史分量了。这是朱国桢当时赠送给他的姑父冯德财和姑母共庆六十大寿的贺匾。
朱国桢(1879-1927),昇东庄人,大冶千年科考史上的唯一“状元”(其故事详见本报其它报道),清光绪癸卯进士,保和殿复试一等第一名,殿试二甲第三名,朝考一等。钦授翰林院庶吉士,进士馆毕业,优等,后奏派日本考察新政。归国历充宪政编查馆法制院科员,光绪政要处纂修,国史馆总纂。民国后曾任副总统府顾问,湖北省教育厅代理厅长。
“这是我活了70多年,见过的朱国桢唯一手迹。”冯六雨老人说,古民居虽然破败了,但这块牌匾保存较好,这是该湾祖先传承下来的珍贵文物。
传承良好家风建和谐家园
一墙之隔的文化礼堂,无疑是老背冯湾最有气派的建筑,雕梁画栋的飞檐,古色古香的门楼,宽敞豪华的大厅,厚重传承的文化,是这个山村500余村民的乡愁所在。据了解,文化礼堂建于2015年,是全村村民自发捐款建起来的,一些在外创业的游子更是慷慨解囊,其中,冯德财的后人、古建老板冯庭汉,一人捐了30万元。
“孝悌仁慈睦宗亲正衣冠积德修身绵世泽忠诚礼让和乡里宽天地勤耕奋读振家声”,悬挂在大厅的这副对联,是冯六雨老人撰写的,也是他颇为满意的一副对联。“忠孝、善良、勤劳、诚信,可以说我们湾代代相传的家风家教。”冯六雨说,该湾落户400多年来,虽然没出过大富大贵的高官富豪,但代代村民都能团结友爱,和睦相处,诚信待人,勤劳持家,从没出过歪门邪道之人。“如果有子孙在外做了不法之事,我们家人是要主持正义的,绝不偏袒。”
据了解,每年春节期间,老背冯湾都要举办春节联欢晚会,留守的乡亲和回归的游子聚在一起,载歌载舞,欢度新年。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慕名而来,热闹非凡。冯庭汉说,这也是该湾村民传承家风、促进和谐的表现方式。
“我们的德财公,就是一个急公好义之人,他当年发达以后,修桥、铺路、建祖堂、助乡邻,都是慷慨奉献,义不容辞。”谈起该湾曾经的首富冯德财的生平轶事,冯六雨老人如数家珍。
据传,冯德财20岁以前,穷得叮当响,羡慕别人有妻子、有粮食、有房子。有一年,他去附近的许家岱湾肉铺买点肉打牙祭,由于人多,他在外面石头墩上坐等。一群富家子弟也在闲逛,当时看到一算命先生来了,富家子弟们便问他,我们这些人,以后谁最发达。算命先生却指着衣衫褴褛的冯德财说,你们以后的财富,加起来也比不上他。
果不其然,20岁以后,冯德财外出安徽贩布做买卖,凭借他的聪明诚信,慢慢地生意越做越大,成为家乡远近闻名的富豪。关于他的故事,也越传越多,其中,“银元浮水面”,就是说他的一段奇遇。
有一次,他从安徽讨债回来,船上人多拥挤,不小心把他装满银元的钱袋挤掉进水里。奇怪的是,钱袋入水以后,就是不下沉,围观的人大为惊诧。后来捞起钱袋才知道,钱袋掉进水里的那一刻,被船底下的铁钉给勾住了。冯六雨笑着说,德财公这一生中,像这样“逢凶化吉”的故事,还有很多。
“好人终归是有好报的。”冯六雨老人说,一个人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之下,都要修身养性、积善行德,这才是为人的根本所在。
利用资源发展生态文化旅游
“北面是赤山,东面是太婆尖,南面是笔架山,西面的旗山,我们老背冯湾,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冯六雨老人介绍说,山场资源丰富,水域资源便利,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也造就了老背冯湾优美的生活环境。
老背冯湾所在的殷祖镇洪口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村。然而,多年来,这个守着青山绿水的洪口村,却是大冶市6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同时也是省级贫困村之一。洪口村是革命老区村,也是原东海舰队司令员马龙将军的故乡。全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604户2354人。2014年前,因基础设施落后,无支柱产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零,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户36人,村民人均纯收入4600元,属省级贫团村。
2015年10月,大冶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驻洪口村后,以加快村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突破口,先后投入50余万元,将过去狭窄的村主干道扩宽至6米,新建村组公路3公里;改造当家塘3口,修复55千瓦泵站一座,维修水渠1000余米。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改造危房6户,新建文化礼堂5个、文化广场6个,安装太阳能路灯240盏。随着一系列民生工程的实施,洪口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产业扶贫是实现精准脱贫的根本出路。据村支部书记冯庭治介绍,为寻找适宜当地地势、气候、土壤的种植项目,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干部三次前往浙江考察。通过多次筛选,选定了种植白茶产业。2016年,引进浙江老板周世明,投资1000万元建成周华白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白茶种植面积发展到1600余亩,预计明年可产白茶3000斤,产值达150万元,可带动200名村民就业增收。同时,采取合作社+贫困村模式,成立了百川合作社,建成500亩油茶种植基地、80亩藕带基地、60多亩鱼塘,带动徐细林、徐维猛等6户贫困户就业,实现年增收3000元。
“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是我们村实施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冯庭治介绍说,依托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是洪口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又一举措。该村境内有红八军建军旧址、马龙将军旧居、将军河等革命历史遗迹。近年来,在驻村工作组的扶持下,该村修复了25000米的红军路,并改造、扩建了红八军建军旧址,实现年接待游客5000人次,带动了当地农家乐的发展。目前,驻村工作组和村委会已与马龙将军后人取得联系,计划利用水面面积680亩的董家口水库,存列小型舰艇、水中兵器等军事历史文物,建成海军爱国教育基地,以此发展红色旅游,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承接厚重的文化资源,凭借丰厚的生态优势,洪口村,这个革命老区殷祖镇东南边的小山村,将会在生态文化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市委常委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网上征求意见通知
灵溪中学让学生成为校园的主人翁
南珠东大街安园路口全新整栋出租
宁德师范学院蕉城、东侨校区绿化养护服务服务类采购项目结果公告
新汴河景区将打造“宿州城市记忆”主题公园
资源叠加助推山村美丽嬗变
李晖深入冷水滩零陵11个边远乡镇调研
吴相洪带队赴射洪梓江河道开展调研
我市初步建成垃圾分类收运体系
新前:纪工委盯紧村集体“钱袋子”
奋力走出一条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新路
长篇小说《石峰镇》研讨会召开
坚持问题导向 着力补齐短板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沈阳化工大学成立“三城联创”志愿者服务队
邵阳县蔡桥乡开展慰问走访生活困难党员活动
我区2018年第二季度省市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巴士管家新功能 苏州旅客购买汽车票可在线免费改签
海盐扎实推进农村公路管理
市政协党组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要求
任廷琦受贿案系山东监委移送司法机关第一案,受贿过程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