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再唱“大风歌”


◎本报全媒体记者 曲美慧
千年前,一代大家苏洵用雄健的笔调,写下“徐州胜绝不须问”的千古佳句。
今日徐州,犹胜当年。
2017年12月12日—13日,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后首次地方视察来到徐州。此前,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明确了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定位。江苏省委、省政府把徐州作为全省“1+3”功能区布局中的一个独立板块,对徐州提出了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定位。
机遇面前,徐州一往无前。9月12日,一场以“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 推动徐州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恳谈会,在中国大饭店成功举办。站在全国政治中心的舞台上,市委书记周铁根代表1039万徐州人民发声——
“我们将坚持以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以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主抓手,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全面提升产业支撑力、城市承载力、发展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努力以过硬成果向党中央、习总书记和全市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打造合作共赢新平台
此次北上首都,在这里举办一场规模空前的高质量发展恳谈会,是徐州为抢抓机遇、提高站位迈出的关键一步。在这次会上——
11项战略合作协议现场签约,48个投资体量大、层次高、回报率高的项目现场签订投资合同,总投资超过1345亿元,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3个;
17位国家和有关部委、江苏省及有关省市领导,4位“两院”院士出席会议;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中国建筑集团、中信集团、中国光大集团、中粮集团、中国中煤能源集团、中国建材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招商局集团等31家重要央企代表出席会议;
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新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20余家重要媒体参与报道……
规格之高,成果之盛,影响之广,都决定了此次恳谈会必将成为徐州高质量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它意味着,我们将人才引进和招商引资的橄榄枝抛向更高更远的世界,迎接各界人士为徐州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把脉支招、投资合作;它象征着,我们将进一步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开放集聚优质高端要素,通过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地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它释放出这样的信号——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创新的徐州,将用世界眼光、国际视野、全球格局来审视谋划未来发展。
早从2011年起,徐州每年都会在北京举办合作恳谈会,至今已连续7年。7年来,徐州与众多央企及重点企业真诚互信的情谊更加深厚,合作共赢的关系更加紧密。此次高质量发展恳谈会既是对以往合作恳谈会的总结与升华,也是一个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新起点,更是一个共话高质量发展、深化合作交流的崭新平台。
周铁根书记向与会代表以及所有海内外关注徐州的朋友们发出了热情的邀请——“热忱欢迎各位朋友有机会到徐州走一走、看一看,更多地关注徐州发展、参与徐州建设、助力徐州腾飞!”
凝聚跨越争先新共识
跨越发展,思想先行。徐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转变发展理念,跳出徐州看徐州,站在云端看徐州,提出了振聋发聩的“徐州三问”——
如何把徐州中心城市优势和交通枢纽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如何打破传统路径依赖闯出绿色生态创新发展的路子?如何抓住机遇通过新兴主导产业发展和创新驱动实现弯道超越?
这是徐州的“三问”,也是时代的“三问”。如何找到答案?
内省其身破除积弊。十九大以来,徐州坚持在解放思想中提升发展境界,自觉摆脱“地市级思维”、破除传统的“苏北意识”、卸下老工业基地“包袱”,对标国际国内一流城市谋划徐州发展标杆,勇于打破梯度转移、跟随发展的路径依赖,进一步匡正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探索走出具有徐州特色的跨越赶超新路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百日之内,徐州党政代表团两次外出大规模考察:5月,到郑州、成都、深圳、东莞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四地深入解放思想、抢抓战略机遇、扩大对外开放、建设中心城市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8月,赴陕西省的咸阳、宝鸡和汉中,寻找“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此次恳谈会更是邀请了诸多国家机关有关部委领导、央企和知名民企的企业家,为徐州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把脉支招、投资合作。
“徐州之于淮海经济区要如同上海之于长江三角洲”,这是徐州努力奋进的方向。目前,徐州已启动编制《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发展规划》,重点立足提升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瞄准大城市能级,推动城市功能分区更加合理、规划布局更加科学。徐州,将用世界眼光、国际视野、全球格局来审视谋划未来发展。
实现产业振兴新突破
有问就要有答,有立就要有破。“徐州三问”打破了发展的思想“坚冰”,继而引领行动的“突围”。对于一座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而言,振兴转型的“突围点”在哪里?徐州的答案是:产业振兴。
今年以来,徐州市大力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突出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新经济”的主攻方向,全力打造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等四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致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新格局,积极争创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这一年,一大批“大手笔”工程频现徐州:徐州综合保税区9月份将全部建设完成,国际邮件互换局计划年底开工建设;淮海国际创新中心与国外高校合作建成中德、中英跨境孵化器;徐州与宁波舟山港合作开展“门对门”海铁联运国际运输服务……
这一年,一大批“重量级”项目落户彭城:96岁的吴孟超院士依托肿瘤精准医学中心和医学高科技创新转化基地,在徐州打造淮海经济区肿瘤治疗和研究的高地;全球新材料产业的领军企业深圳正威国际集团在徐投资300亿元建设新材料产业园;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的大连一方集团鼓楼商圈综合开发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这一年,一批国内外“大咖”的到来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人才支撑:包括4位中科院院士在内的37名专家教授,成为徐州市、县两级农业首席顾问;诺贝尔奖得主、德国生物化学家哈特穆特·米歇尔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吴孟超均在徐州建立工作站……
此次恳谈会更为徐州产业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48个投资体量大、层次高、回报率高的项目现场签订投资合同,总投资超过1345亿元,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3个。值得注意的是,48个项目全部集中在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医药医疗及大健康等四大主导新兴产业项目,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科教文化等“四大中心”项目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心和魄力。
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
在徐州视察时,习总书记就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指示。9个多月时间里,徐州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加快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城市活力动力能力跃上新的台阶。
如何持续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进一步实现发展动能转换?徐州因地制宜,理出了思路——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优势,加快建设区域经济、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科教文化“四个中心”,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能级,更好引领带动周边发展。依靠改革开放创新加速发展动能转换,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开放集聚优质高端要素,通过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好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这其中,营商环境建设是改革创新的重中之重,也是提升城市发展能力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为此,徐州对标国际标准,以系统思维全面优化政务服务、投资开放、要素供给、创新创业、诚信法治、人文生态等六大环境,组织开展“八大专项行动”,力争用3到5年时间,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运行成本最低、政府服务最优、创新创业活力最强”的全国一流营商环境,从根本上提升徐州的竞争力。
一座城市的竞争软实力如何,投资者最有发言权。此次恳谈会吸引31家重要央企代表列席,是什么让他们将目光投向徐州?国家电投集团江苏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魏居亮说,徐州近年来持续推进产业、城市、生态“三个转型”,大力构建各类发展平台,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这些共同塑造了一个更具魅力的区域中心城市。
大风起兮云飞扬。站在新时代的风口,古城徐州又一次唱响“大风歌”。
君不见,站在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的高地上,徐州已彻底转变发展思路,变跟随发展为引领示范,加快把规划的“定位”变为实际的“地位”。
君不闻,站在全国政治中心的舞台上,周铁根书记向世界发出了呼声——热忱欢迎各位朋友有机会到徐州走一走、看一看,更多地关注徐州发展、参与徐州建设、助力徐州腾飞!
开创新时代,徐州,准备好了!

黄石港区举办女性专场招聘会
市林业局党支部召开支部书记述职考核评议会
金明大道改造项目进度喜人
环保卫士始终战斗在一线
学生放学早,家长下班晚, 三点半难题如何破解?
彭城再唱“大风歌”
尹乃明在太谷县调研深化农村改革工作
城管义工走进公厕“挑刺”
市长张瑞书在青龙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强调:全力备战国检,确保如期脱贫摘帽
新化有志青年举办书法赛推进家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隆昌城区部分道路:摩托车乱停人行道交警执法“大拖移”
市纪委面向全省公开选调15名公务员
电商销售、品牌营销 看俺们村里的年轻人(图)
让蓬勃青春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
建湖社区民警祁闯—— 小事牵着民心 小案系着平安
陕西省10月起试行供应国六标准汽柴油
王文京:未来企业要么是数字化原生 要么是数字化转型
省农业厅来我县调研现代农业产业扶贫发展情况
患病住院不花钱 富德生命人寿来买单
卖了两串葡萄却收到2300元!缺钱的“水果大叔”想尽办法寻顾客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