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 10万张照片记录金州城 30年变迁史


刘建国希望纪录金州的编年史。摄影/刘洋
摄影/刘建国
  刘建国,中等身材,因为长年背着十几斤的摄影器材走街串巷,他走路飞快,面相上也比同龄人显得年轻。去年年底,他撰写的反映家乡城市建筑的影像书籍《古城拾遗——金州城影像记忆》摄影图集即将付梓。作为一位“非职业”摄影爱好者,刘建国连续30年拍摄,他的图片成为一些已消失老建筑的最后留影,也成为城市发展的见证。“关键是我想让年轻人知道,我们这里有一座很好的古城,很规矩的很标准的古城,这个古城怎么变化了?如今什么样了?这是一段金州城的发展历史。”  以下,是刘建国的口述。
  上世纪80年代末,恰逢旧城改造,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改造尤为迅猛。我的家乡金州区曾是一座古城,自汉武帝元丰四年开始,便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版图。虽然金州城1948年就开始扒掉了老城门、城墙,但历史给这座城留下的老建筑并不少。
  日伪时期,这里建设了日本人居住区;日本投降后,又作为苏联的军事基地,建了很多俄式建筑;加之城内的明清建筑,普通百姓的联排平房……可以说,一座座建筑是一段段凝聚的历史。
  我身背相机转遍了金州城的大街小巷,这边拆,我这边拍,那边建,我那边拍。新的要拍,旧的更要拍,尽量留住那些即将消失的建筑和街景。
  但我最核心的影像,还是老城金州。从旧城改造开始,至今,近三十年,我都没有放弃过对城市建筑的拍摄。
  哪一栋建筑是我记录的?太多了,比如“金州民政署”,日本统治时所建,被老人称为“大衙门”,解放后被苏联接管,成为其一个司令部,后改为一家俱乐部。我拍了这栋建筑十几年,它曾经变成为旅馆、饭店,风雨侵蚀,也会被粉刷、修葺,每一段时间都有微小的变化。
  其实你站在金州的最高处俯视,如今金州城的格局并没有变,老街道还是那个老街,以东城南北四条大街为辐射,城市布局并未变。只是城门楼城墙扒了,原来的四合院变成了一栋栋楼房。
  拍的差不多了,我就想写一本书。
  我的目的是把拍的照片整理和分享一下。关键是我想让年轻人知道,我们这里有一座很好的古城,很规矩的很标准的古城,这个古城怎么变化了?
  为搞清金州古城的过去,我泡图书馆查阅各种史志,搜寻相关资料,阅读文史书籍,请教专家学者,探访金州城老人,寻找一切可以在我的脑海中形成各个历史时期金州城轮廓的线索。
  读我的这本书,你会发现,早年的金州城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外,都有一个瓮城。
  城市要发展,这城墙和瓮城却成了障碍。于是就都被拆掉了。
  我理解,很多老建筑的拆除都有它的客观原因。比如旧房子供水排污都有困难,还有采暖问题,防火安全问题,条件肯定不如现在的房子。作为老百姓来说,都渴望改善生活条件,破旧的小院子确实居住质量不高。大家向往现代化的生活。
  但是,建筑是一个城市的编年史,是凝固的记忆,这也是我要写《古城拾遗——金州城影像记忆》这本书的原因,要为子孙后代留点什么。
  但是,我所写的书里并不仅是惋惜和遗憾,我也记录了金州的繁荣和发展。你如果离开家乡,离开这座城市十年再回来,肯定不认识了。这代表我们并没有落伍,代表了城市在发展,世界各城市有的、我们也有。
  “人生苦短,而历史却悠长得接近无限大。在历史面前,我们永远是盲人摸象,这是我们无法超越的局限”,这是一位作家说的。文/刘洋

田东35名干警清晨突袭“剿赖” 6名“老赖”梦中被擒
岳麓区:众人齐心传文明 “诚信家书”抵万金
地铁3号线盾构隧道区间全线贯通 宁奉城际铁路首通段铺轨
我奋斗我幸福|杨志:城市“血管”的清道夫
河西沙滩浴场附近一青年男子不幸溺亡
他用 10万张照片记录金州城 30年变迁史
装修新房时电梯使用不当易发故障 电梯不会出现缺氧
未来6小时雁江部分区域有雷电并伴有短时 强降水
省关工委调研组到北安市调研
金寨灵芝粉成功批量出口
吉林姐弟来沈寻找出走妈妈 人没见到钱没了 沈阳民警给吃给喝给花的 送俩孩儿登车回家
青岛旅游景区掘金月光经济蓄势待发 看景更需做强品牌
市城乡规划局召开专题会议学习落实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
乐亭县博物馆讲解员在“你好新时代——第五期 365百姓故事汇暨讲述唐山故事群众宣讲比赛中获奖
旗帜鲜明抓质量,凝心聚力谋发展——秀州中学内高部召开全体教师会议
开发区邀请中科院河南育成中心领导到开发区调研并洽谈项目合作
中山籍著名甲骨文学者欧阳可亮百余幅甲骨文书稿捐赠市博物馆
叶红专在龙山永顺调研时强调 加快州域北部和中部重点经济区建设 推动实现大县高质量快速度协调发展
姑苏区老新村绿化改造5万平米
市“一带一路”贸易促进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