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动感恩中携手走向未来——舟山援建地震重灾区四川省青川县红光乡工作纪实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特大地震发生。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震级高达8.0级。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地震发生后,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舟山人民接受了对口援建地震重灾区四川省青川县红光乡的光荣任务,庄严承诺要把红光乡作为舟山的一个乡来建设。
两年里,舟山市援建指挥部全体成员带着舟山人民的深情嘱托,在舟山大后方的有力支持下,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在极其危险和艰苦的环境中,支援红光乡搞测量、编规划、建学校、造医院、筑农房、塑场镇、架桥梁、修道路、通饮水,完成各类援建项目37个,实际投入援建资金近1.3亿元,提前一年完成援建任务,向灾区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舟山人民的庄严承诺得到切实实现。
红光乡虽远离舟山千山万水,但舟山百姓始终通过媒体关注着那里的每一条新闻。许多部门、单位和个人更是以各种形式,倾力支持红光乡援建工程。可以说,我们的心与红光乡百姓的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
即便是援建结束后,两地官方、民间的交流互访不断。普陀职教中心与广元、青川两地有关部门达成协议,免费帮助当地的50名学生在舟山完成职教学业;红光乡党政代表团来我市感恩回访,回顾了灾后重建取得的成绩,畅叙援建结下的深情厚谊;舟山市妇联赴红光乡进行实地考察,全面了解当地妇女的生产、生活状况,并在当地举行了捐赠仪式;还有红光乡小菁村沿河一带,长达二三公里的红光——舟山“友谊林”……
这不仅是城对城的援建,更是心与心的守护。10年来,两地相遇相知,在感动感恩中携手走向未来。
■大爱 在废墟上托起希望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我市对口支援青川县红光乡灾后重建。目标是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优先恢复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恢复生产条件,逐步恢复生态环境,使灾区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达到和超过灾前水平,并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援助灾区活动在全市上下轰轰烈烈开展。从有关部门调选的10名骨干人员,组成舟山市支援青川县红光乡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并于当年9月12日正式进驻红光乡。
青川是汶川地震中仅次于北川、汶川的第三大重灾区,红光乡又是重灾区中的极重灾区,全乡1536户6530人全面受灾,1000余人遇难,乡内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住房全面倒塌。
指挥部成员刚到的第一天深夜,红光乡就以两次4级左右的余震迎接舟山客人,他们曾亲眼目睹余震震塌房屋、道路。
在红光乡,开车出门意味着生命的危险。青川县城所在地乔庄海拔近千米,从红光到县城开车要一个半小时,中途要翻越一座海拔1600多米的高山。在这条山路上开车,必须同时踩着离合器和刹车,随时要应对各种弯道和突发性事件。这样的路指挥部成员一个星期就得跑三四个来回,而且因为余震和大雨带来的泥石流,山体滑坡时时发生,巨石滚落十分常见,生和死往往交叉在短短十多米的距离间。
除了危险,就是生活艰苦。红光乡地处山区,地质条件差,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下一天雨就可能停水,下两天雨就可能停电,而下三天雨,红光乡与外界的交通就有可能中断。2008年9月23日洪灾期间,水、电、通信和外出道路全部中断近一周,当地成为真正的陆地孤岛,所有物资无法进入。指挥部成员只好第一天蛋炒饭,第二天饭炒蛋,苦苦支撑到救援大军的到来。2008年11月,当地连续断水40多天,每人每天一瓶矿泉水,成了全部的生命之源。
震前的红光乡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地震过后,红光乡处处可见残垣断壁,解决住房难、上学难、就医难、行路难、过河难问题,成为了民生建设的“攻坚战”项目。
在无法形容的恶劣环境和艰苦条件面前,援建指挥部以民生项目为重点,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每一个项目手续很多,各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往往一个项目做设计的在浙江设计院,做环评的在广元市,做地质灾害评估的在成都。项目建设一环扣着一环,其中哪个环节慢上一点就意味着整个项目都得慢一步。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等待,于是大家一环一环催,一项一项攻。为此,指挥部研究出了一项对策,戏称“盯管跟”策略,盯上一人,事情不办妥决不放手。
在短短两年时间里,红光乡的农户经历了从帐篷、板房、过渡房,直到住上永久性新居。总投资913万元,拥有塑胶跑道、多媒体教室、钢琴房的乡小学和配备有住院大楼、救护车等设施的乡卫生院投入使用。投入187万元的场镇供水和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完成,共整修供水站1座、修建净水池51口、铺设饮水管道近13公里,基本解决了红光乡群众饮水难问题。
如何增加群众收入,提升红光乡“造血”功能?这一现实问题摆到了指挥部全体成员面前。
震前,红光乡是青川县内长毛兔养殖产业发展较好的乡之一,养殖历史已超过20年,全乡原有养殖户1200户左右,占总户数的80%以上。震后,所有生产资料毁于一旦。
指挥部成员通过深入走访、座谈、考察,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按照“政策补助、市场运作”的工作原则和“集中示范、大户带动、逐步推广”的工作思路,投入283万元分阶段对红光乡长毛兔养殖业进行扶持。指挥部还千里迢迢陪同养兔专家到浙江嵊州挑选优良种兔引进红光乡。所挑选的“白中王”长毛兔品种,生长快速,产毛量比当地原有兔种净增2倍,村民一年养100只兔子,不计小兔繁殖,就可收入2.4万元。
■为大爱 舍小家顾大家
参加援建的岁月里,指挥部10名铁血男儿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争分夺秒,冲锋在前,攻坚破难,使一片废墟之地变成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
但是,他们也留下了对家人的愧疚——在民族大爱面前,对家人的牵挂,已化为了满腔的忠诚、必胜的信念。
2009年3月,正是援建工作奋力冲刺的关键时刻,陈俊义的妻子突然患病住院需要手术。就在他妻子即将开始手术前,援建工作又万分火急地等着他赶来解难题。陈俊义毅然告别妻子,星夜急驰。临别时,默默流泪的妻子那想留却不能留的眼神,让他至今难忘。
朱转干赶赴红光时,妻子已经怀孕七个月。妻子临产时,指挥部的人逼着他回家,可是那时援建工作不能离开他,他主动放弃了假期。等他终于有时间赶回家时,儿子已经四个月大了,一见这个最亲的陌生人,他的儿子竟吓得哇哇大哭。
两年里,舟山市支援青川县红光乡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工作出色,获得过省援建指挥部、广元市、青川县给予的各种荣誉,指挥长王飞跃光荣地获得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全体成员多次获得省指挥部“援建工作先进个人”“先进党务工作者”“先进党员”等称号……
如今,在红光乡,一排排独具特色的川北民居,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农房聚居区装上了太阳能路灯、沼气池、太阳能热水器,房前屋后配上了绿化带、健身路径、休闲小公园,居住生活环境已经达到浙江农村一流水平。
古坟包、下田坝两处按照“青瓦、白墙、人字顶”的格局,统一建设钢木结构为主的集中居住点,共新建房2.4万平方米,供220户680余人入住,是青川县内集镇集中建房规模最大的点之一。与北川县、映秀镇合称为“5·12”最具代表性的“一县、一镇、一村”的东河口村。原址重建项目——三元坝社村民安置点,成为青川县内农房建设样板和参观考察热点,中央电视台曾制作专题片进行了详细介绍。
2017年,红光乡实现农业生产总值4623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00万元;全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0370元,同比增长13%。
红光乡简介
红光乡位于四川省青川县西南,红石河、青竹江穿境而过。全乡面积39.5平方公里,辖康乐、东河、小荆、陶龙4个行政村和红新社区,30个村 (居)民小组,现有常住人口1442户3982人。境内群山耸立,沟壑纵横,绿荫蔽野,地势三山夹两沟,土壤土层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森林覆盖率达68.7%。植物种类繁多,地形类型多样,是全县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示范乡之一,为产茶大乡。
红光乡地处 “金唐旅游带”(金子山乡—唐家河风景名胜区)沿线,为国家4a级景区。“5·12”灾后重建以来,全乡坚持“抓党建聚民心、强基础惠民生、重产业促增收、以发展保稳定、树廉洁清风气”的工作举措,按照茶果药、猪鸡兔、农旅结合、三产联动和种植绿色化、养殖生态化、全域景区化的新型生态立体产业发展模式,全力打造“文明红光、富裕红光、魅力红光”。
红光乡芍药产业
芍药为毛茛科芍药属植物,以根入药,圆柱形,稍弯曲。主要有效成分为芍药苷。芍药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能。芍药花也被誉为“花仙”和“花相”,还有着“五月花神”之称。从古至今芍药花都受到人们的青睐。
5·12地震后,红光乡引进民间资本600万元,集体合股成立了芍药产业园,发展第一产业(立体种植芍药和核桃),融合第三产业(旅游业)。同步引进中药材深加工企业入驻,完善产、供、销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园联系人:何学兵;电话:15883565987。
(注:本版图片由红光乡政府提供)
来源:舟山日报
作者:虞仁珂
南昌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关于2018年第九届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南昌站)交通管制的通告
江城区:调整工商所管辖范围三家工商所更名挂牌
共庆新春佳节喜迎美好明天
一衣着单薄男孩车道上乱跑两市民"前堵后追"护住他
工信部:中国网速已进入全球第一梯队
舟山援建地震重灾区四川省青川县红光乡工作纪实
市质监局推进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态化
莒县集中整治三轮车四轮代步车工作全面启动
异地芜湖海外联谊会会长座谈会召开
在穗留学回国人员中硕士学历占比最高达六成
自然优势得天独厚 宁波舟山港向国际化精英码头迈进
拜腾全球总部于南京正式启用 “植根中国 布局全球”战略
孟庆喜:30年致力乡村文化建设,带领创造精神文明建设“马庄现象”
南靖交通执法人员迅速清理“拦路虎”
男子咳嗽老不好 因一颗图钉在肺里“住”了22年
遗憾!9个方法及时用上,你本可以不得糖尿病
以优良作风树形象赢民心推发展
含山县城投公司深入企业开展“四送一服”活动
永吉县口前镇打造绿美乡镇助力乡村振兴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推动科协事业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