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改革的沂水实践:文明乡风吹遍乡村每个角落


在2017年下半年全省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调查工作中,临沂市沂水县取得了全省第三、全市第一的佳绩。该县综合施策,把殡葬改革工作作为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通过乡规民约等方式,让文明乡风吹遍沂水乡村每个角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所在,而移风易俗又是乡风文明的重中之重。沂水殡葬改革抓住了移风易俗的‘牛鼻子’,这是对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有力诠释和生动实践。”沂水县委书记薛峰表示。
  如何让农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这是沂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要考虑的问题。为此,沂水县把实施殡葬改革作为改善民生、移风易俗的关键一环。对具有沂水户籍、在沂水去世的居民,殡葬过程中涉及的遗体运输费、火化费、骨灰盒费和公益性公墓使用费全部免除,由县财政承担,把免费殡葬服务作为公共服务产品向全民供给,让群众不花一分钱就能办好“身后事”,彻底解决了因丧致贫、因丧返贫的问题。
  近日,沂城街道冯家庄村82岁的老人李纪修去世,下葬在跋山公墓。在老人的卧碑前,前来吊唁的人佩戴白花、黑纱,鞠躬默哀。这种简单的葬礼在沂水县实行殡葬改革以后渐渐蔚然成风。目前,全县已有7770余户居民享受到了殡葬全免费政策,自愿将旧坟迁入的2317人。自2017年7月1日全县110处公益性公墓建成后,实现了逝世人员100%进公益性公墓。
  “近年来,在农村,一些不良风气蔓延,比如丧事大操大办,墓地位置、棺材档次等都要攀比,总花费六七万元甚至更多。这些现象,群众极度反感,但一家一户无力改变。我们实行殡葬改革,就是要在传统礼俗和陈规陋习之间划出一条线,告诉群众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地反对婚丧大操大办、抵制封建迷信。通过实施的效果来看,老百姓是普遍认可的。”薛峰如是说。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为让这项普惠性民生工程深入人心,沂水县各级干部进村入户,为群众算起多笔细账。一是经济账,去年由于公墓集中开建,县财政需投资5000万元左右,以后每年需要投资2000万元,却可为群众每年节省2个亿,户均可节省90%的费用;二是土地账,散葬坟头大约占地10平方米左右,一亩地只能建20处墓穴(按双棺算),每年需占用土地300亩左右,而建设的公益性公墓,一亩地可建200处双穴墓,每年仅需20至30亩地即可满足全县逝者安葬需求,相比过去节省了约90%的土地;三是资源账,一个大棺材大约用1至1.5立方米木材,如果进公墓安葬,全县每年可节约木材1万立方米左右……一笔笔民生账,算得群众口服心服,入公墓打开了局面,“厚养薄葬”的观念在老百姓心目中渐渐扎下了根。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不可或缺。‘里子’实才能‘面子’光,殡葬改革既让所有逝者一个标准、一个待遇,又减轻了群众负担,让移风易俗真正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有了乡风文明的推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也一定能顺利实现,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一定越来越强。”沂水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徐本开说。
  沂水县把“殡葬全免费”作为一项民生工作,纳入公共服务保障,使之成为真正的普惠性民生工程,回应了群众关切,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也找到了移风易俗的关键点、切入点,有效推动了文明新风尚的形成。同时,此项改革也提高了党委、政府的威信,极大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沂水县的殡葬改革,更好地解决了“逝有所安”的问题,让逝者有安身之所,让每一个人有尊严地走好人生最后一步。
  庄琳 田宝宗 李蒙生
点击进入《移风易俗树新风》专题报道,查看更多详细报道

埇桥区迅速组织干群开展生产自救
岳麓区吹响网吧专项整治行动集结号 给青少年一个“阳光暑假”
陈正永同志在区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老厂房变身CBD文化中心 济南版“798”有望月底开门迎客
油田职工版《朗读者》高手如云精彩纷呈
殡葬改革的沂水实践:文明乡风吹遍乡村每个角落
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 ——记百岁美术大师周令钊
省验收评估组对我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进行考核验收
集聚大项目,打造世界级产业“航母”
龚正参加所在支部学习研讨
爱岗敬业服务村民 他是群众贴心人
培育绿色产业 建设绿色产业链
第三届汉中“丝路源点·天汉英才峰会”开幕
陈训秋在岳阳调研综治中心建设时要求: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市人社局“八个一批”助推市场主体培育
国网通许县供电公司俩电力员工热心帮助中暑老人
春运返程高峰 杭州增开火车东站定制公交
一公司3人被刑拘
事不过夜马上就办 转变作风上门服务 24小时内为民办科研机构及高校社团颁发登记证书
喜迎数博会,甲秀楼愈夜愈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