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53个现代农业园区“拉动力”显著


  本报讯 (通讯员 肖军 周强 博洋)南郑区按照“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截至目前,该区共有现代农业园区53个,涉及茶叶、畜禽养殖、休闲观光等8类。
该区按照“抓特色、调结构、强产业”发展路径,将园区发展与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陕南移民搬迁、城镇化建设等相结合,集结形成以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科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为主要特征的农业优势产业板块。围绕建设“汉中仙毫”和“汉中红茶”核心区,建成茶叶园区15个、标准化茶园基地3.3万亩;围绕生猪及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区建设,建成养殖类农业园区10个,养殖面积0.6万亩;围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建设休闲观光园区8个;围绕发展林下经济及苗木花卉产业,建设林果类园区14个。
该区按照区域一体化、资源协作化、设施共享化的要求,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建成了一批产业聚集推动型、经营主体带动型、科技创新驱动型、生态循环促进型、三产融合引领型等不同类型的园区,形成层次递进、产业互补、特色鲜明的园区发展格局。全区53个区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中,累计有47个企业和24个合作社主导或参与园区建设,初步形成“公司(合作社)+园区+农户”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云峰寺现代农业园区采取“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牵头,推行“茶地入股、共建基地、加工增值、按股分红”的发展模式,创新利益连结机制,有效破解茶叶集中建园难、管护采摘难等问题;康源现代农业园区创新推广稻田养鱼模式,实现水稻生产与甲鱼养殖双丰收,土地利用率大幅提升,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该区充分发挥资源集约利用、要素高度聚集效应,引导技术、资本、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重新组合,支持园区做大做强。依托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出台土地流转奖励办法,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金投入农业园区建设。立足产学研结合,着力提高园区科技含量,园区建设以来,累计引进新品种282个,新技术146个,先后与22家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聘请技术专家162人,累计培育新品种12个,形成研发攻关、集成组装、转化应用、职业培训“四位一体”格局。依托电商示范区创建,推动21个园区产品入驻农产品电商平台,建立线上线下销售模式。

坚决遏制道路交通和涉旅安全事件发生哈市部署交通和旅游安全工作
云山街道开展开展“送义诊、送健康”志愿者服务活动
我市一企业跻身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
湘潭300名志愿者入户宣传垃圾分类
商丘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召开
南郑53个现代农业园区“拉动力”显著
山东8日夜间开始多地有雨 局部大雨或暴雨
书香致远 苏州相城举行青年干部读书分享会
[建委]成都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专题培训会顺利召开
肥乡区检察院精准出击扫黑除恶
投入1219万元 鞍山钢铁支持职工创新
南雄珠玑巷(韶关)联谊会开展捐资助学活动 6.2万元助学江头学子
嘉善县开展夜间出租房屋大清查行动
组织扫黑除恶法律知识测试
5G无人机首飞试验完成
教育局认真传达落实唐一军省长到省政府应急办检查指导值班工作时的讲话精神
全市国税地税征管 体制改革座谈会召开
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2017年度考核述职测评会议
上半年巴中猪价连续下跌养殖效益下滑明显
祁县年报公示信用承诺制初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