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丙,是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芒信镇岔河村塘埋村民小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她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一步步改善生活,逐步实现脱贫致富,她的脱贫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
一路艰辛不忘追求美好生活
叶丙2岁时,母亲就因为难产去世了,她和哥哥只能分别由外婆和曾外婆抚养长大。小时候家里的生活过得很艰苦,解决温饱都成问题,但外婆依然供她念完了初中。那时候,因为没有回家的路费,叶丙和寨子里的小伙伴经常从学校走5个多小时回家,虽然辛苦,但叶丙对知识的渴求让她觉得能有机会上学就是最幸福的事了。初中毕业后家里实在无法承担上学费用,让她不得不终止了学业。
2003年,叶丙从岔河新寨嫁到了塘埋村民小组,他们没有和老人住在一起,而是自己建了一间木板房。婚后生活依然十分清苦,年轻力壮的小两口只有2亩地,生产资料的不足让他们陷入困境。为了改善生活,在大女儿出生后,夫妻俩一起到宁波打工。因文化水平不高,他们只能做些最苦最累的活,拿着微薄的报酬,最终,夫妻俩返回家乡,靠亲戚借给他们种的5亩地维持生活。
勤劳致富靠双手 决心甩掉穷帽子
叶丙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2010年她被群众选为塘埋村民小组妇女组长,2011年她成为了一名党员。
2015年底,通过评定,叶丙家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一名党员和小组干部,叶丙说她从不以贫困户为荣,反以为耻,她一定要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双手早日脱贫。叶丙开始寻找各种机会,最后,把目光锁定在了传统产业甘蔗上。她发现村里只要甘蔗种得多的人家生活都不会太困难,作为传统产业,甘蔗的产量、价格都相对稳定。可是没有土地,也没有能力负担承包土地的费用,叶丙又一次陷入困境。最后,她与丈夫商量向亲戚租地种植甘蔗。叶丙先是向劳动力不足的亲戚租地,协商租地费用待甘蔗收成后再支付,又与岔河村甘蔗基地的老板李建英合作,由基地提供甘蔗种和肥料,收成后再扣除其费用。就这样,2016年叶丙家种了20亩甘蔗,又借钱建起了猪圈养了6头猪。叶丙家的帮扶干部又帮助她家建盖了鸡圈,并提供鸡苗,养起了100多只鸡。
勇当致富带头人 “志智双扶”添动力
“以前吃穿都发愁,现在一年可以杀3头猪,顿顿吃肉、月月穿新衣,日子越过越红火,这都是党的政策好。如果自己再不努力,怎么对得起党和政府。我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发挥带头作用,带领全组建档立卡户一起脱贫、共同致富。”叶丙说。
2017年底,叶丙家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371.56元,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脱贫了,买了摩托车,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脱贫后,叶丙没有满足于现状。2018年,她又承包了10亩地继续扩种甘蔗,为了更好地发展生产,还买了1辆三轮摩托车。
一直以来,叶丙最大的遗憾是初中毕业后没能继续上学。如今她已是2个孩子的妈妈,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她说,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让孩子完成学业。(普洱日报 通讯员李丽)
寻找“猫粉”机票门票全包哦!
"湘江共享快充"智能充电桩进小区 微信一扫轻松充电
龙岩高级中学李小华老师:躬耕讲台育桃李 铺就孩子成才路
本市审计外勤经费审核模块试运行
无锡市气象台2018年5月16日06时发布的高温报告和早间天气预报
勤劳致富靠双手脱贫路上显身手
市政协委员汪有土:全面打赢新一轮精准脱贫攻坚战
渭南无偿献血工作与文明创建同步推进
市人大来我区检查未成年人保护“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
诏安建设:督查畜牧养殖场拆除 打造良好生态环境
彭耀新: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梅州法治梅州
江西青少年高水平篮球赛激战正酣,快来体育中心免费观赛吧!
固镇县供销社认真做好市县两级“新网工程”项目申报工作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全力以赴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湘潭万名车主参加爱心送考
不伦恋情演变敲诈案 为还欠款他以私密视频威逼“女友”
高新区:张传龙到企业督导安全生产工作
东海:“安全生产月”活动协调会召开
5G先试先用、地铁扫码通行……安徽人民共享长三角一体化“福利包”
平昌县得胜小学:集结星星火炬旗帜下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