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说:更应该给家里的老人看看!
这两天,如果你是一位学生家长,你一定被这个讲座视频刷屏了。
这个视频来自于一条爆款微信推送,标题就起得让人很有点开的欲望:《今天,全国的家长群炸锅了!都在传这个女老师!说得真痛快》,经朋友圈转发,这条微信的阅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
讲座的主人公叫李玫瑾,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犯罪心理学专家,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经常在自己的博客、微博中分享案例。不少人也在央视《今日说法》《开讲啦》等节目中见过她。
这个视频走红后,李教授自己也有些惊讶,她在微博中说:“一直没把‘成长心理’作为专业或主业,自认的主业是犯罪心理研究与侦查心理分析。未想到,研究顺得的心得因一次公益讲座在十年后让我成‘育儿专家’,我从未以此内容发论文或著书,包括这次传播也不是我所知所为,真是应了那句话:有心栽花‘花自怡’,无心插柳柳成荫。”
很快,演讲视频的高清全集也被找了出来,完整视频有近两个小时,探讨的是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与对策。而在朋友圈中广为流转的版本,其实是其中对于“孩子6岁前该管什么”的解答。
十年前的视频为什么会突然火起来?有家长说,因为触到了家长教育中的命门——如何对孩子说不,干货满满,值得一看;也有家长觉得,一刀切的方法不适合所有孩子。
我们为大家整理了讲座中的主要观点(摘选)——
1 孩子6岁之前管什么?
克制任性、防止压抑、学会控制、学会忍耐、防止自私、经历挫折。
6岁之前学会对孩子说不,是我非常强调的观点。如果这个男孩三四岁时跟你无理取闹,一定要坚定地说不行。这个阶段的孩子再跟你闹,大不了在地上打滚。但是等孩子到了14岁,你说今天不能上网吧去玩了,我不给你钱了,你得好好学习。这个孩子还是会跟你闹,并且他有两条途径:1.离家出走;2.用生命威胁你。
我在《今日说法》中做过一个案例:一个12岁的男孩,就因为他母亲骂了他一顿,他就采用了极端方式。因为父母的爱在他的眼里是没有限制的,所以他才会用你的爱来威胁你。
这就是父母给孩子的一个错误信息,所以在6岁之前跟孩子说“不”,实际上是给孩子最早的训练。
2 如何训练孩子?
遵循四个不要,三次沟通满足一次。
大家都知道,孩子早年无助,他所有的声音都是靠哭来表达,所以他们一难受就哭,一般两三岁之前的哭声都代表孩子的痛苦。但是在3-5岁,孩子的哭就代表:我要这个东西,你不给,我就哭。这时的哭是有目的性的。
当这个目的性开始出现,父母就要开始训练孩子了。
3-5岁阶段,当孩子提了一个不合理的要求,比如他非买一个小玩具不可,但是家里已经有无数类似的玩具。这时候家长一定要做一个克制任性的训练:把他抱回家,不要打也不要骂,任由他哭。把他放到卧室里,把门一关,在他跟前一坐。
这个时候,家长要记住四个“不要”:1.不要骂他;2.不要打他;3.不要说教;4.不要走开。
当孩子哭得筋疲力尽,哪怕哭得头磕到墙角也没关系。等他筋疲力尽的时候给点爱,拿点热水擦把脸。擦完以后把毛巾放好,继续问他:“还哭吗?要哭接着哭……”
你没有不文明,也没有打骂,只是以这种方式告诉孩子:如果你闹得没有道理,我不心疼,也不会让步。一次孩子就会知道,闹是没有用的。但是也不能让孩子太压抑,可以告诉孩子:“以后有什么事,可以好好跟我说。如果你能说服我,我没准能考虑你的要求。”
如果他说:“妈妈我要一辆小汽车。”你就问:“这小汽车和家里的有什么区别,你能跟我讲讲吗?”这是鼓励孩子跟你交流。交流要遵循3∶1原则,孩子交流三次就要满足她一次,让她知道交流是有用的,但不要每次都给。
这样达到的目的是:1.孩子有事不会跟你闹;2.会主动跟你商量。
各市级生态环境督察组继续深入五区开展整改
丰润镇召开2018-2019年秋冬季重点行业错峰生产工作部署会议
第二批公交专用道年内亮相
雨湖区万楼街道:法制宣传增强妇女维权意识
女士被陌生男跟踪抢劫一个耳机助民警缉凶
犯罪心理学专家10年前的讲座视频 最近突然在家长群里炸了锅
邂逅诗和远方!梅江区近200名文人墨客共度诗人节
源汇区:一转两提 五项重点工作成效明显
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100架无人机将上演飞行秀
主城最长公交优先道8月7日开通
站前区10家新组建事业单位挂牌成立
台湾青年蔡佩纭和福州的奇妙缘分
深圳居民养老保险养老金涨啦!每月最高提高到420元
清华博士两小时落户西安 盛赞雁塔警方服务好
风雨兼程二十载 信立河南创辉煌——中信银行郑州分行成立20周年发展纪实
司机疲劳驾驶 轿车翻下路基
黄石港区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助力教育优质发展
上半年内江“四新一大”产业增加值增长9.1%
【温暖河南】救人要紧!杞县交警街头上演生死时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