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墨子论坛”今开讲 三位院士作主题报告

  4月14日,由中国科技大学与合肥市举办的第二届“墨子论坛”正式举行。此次论坛吸引了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青年科学家和知名学者参加。大家汇聚合肥,共话学术前沿和创新驱动,共商人才引领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掀起一场科研创新的“头脑风暴”。
  在今天上午举行的主论坛上,合肥市以及中国科技大学将向参会者介绍人才政策,抛出“橄榄枝”,诚邀他们“加盟”。此外,“三大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院长刘明院士、第三军医大学病理学研究所所长卞修武院士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陈仙辉院士还将做主题报告。
  本次论坛将通过嘉宾交流、专题报告、学术研讨、人才洽谈、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开展。
  分论坛不仅涵盖了数学与管理、物理科学、化学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工程科学、信息科学技术(微电子)、环境与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子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与人文等学科,还特设了脑科学、生物信息及生物医学工程等交叉学科论坛。这次分论坛参会人员中1/3人参加的是生命科学与医学分论坛,说明省立医院加盟中国科大成为附属第一院在业内颇具影响。
  200多名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的青年科学家和内地知名学者,共话学术前沿和创新驱动,共商人才引领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为丰富本次论坛活动,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在论坛举行期间,合肥安排了两条参观考察线路,一条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考察路线,另一条是合肥创新产业发展考察路线,与会者将实地考察合肥市的创新创业氛围,亲身感受合肥的宜居环境、人才新政和“求贤若渴”的热情。
  在论坛期间,合肥将为人才们做好服务工作,并借助此次论坛宣传、推介合肥,吸引、集聚人才,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相关新闻:
  “合肥是一个适合做科研的城市”
  世界各地创业创新“生力军”齐聚合肥
“合肥是一个适合做科研的城市”、“我希望能在这里找到发展机会”、“合肥的科研实力很雄厚”……4月13日,参加第二届“墨子论坛”的青年才俊陆续抵达合肥,他们当中有不少是特意从美国、澳洲等地赶来参会的。
  对于此次来肥,这群来自世界各地的创业创新“生力军”心中充满期待,表示希望借助“墨子”论坛这一平台,更多地了解中科大和合肥,为自己找到适合的发展机会。
  我是返乡找工作的
  人物:韩清华现在德国攻读博士研究生
  今年29岁的韩清华是合肥肥东人。对他来说,这次来从德国来到合肥参加墨子论坛,就是回家。
  “我这次是返乡找工作的,希望能找到合适的岗位。”韩清华笑着对记者说,他不仅是土生土长的合肥人,还在中科大读的硕士,对合肥和科大都十分熟悉。现在他在德国攻读博士研究生。尽管国外有许多发展机会,但对于他而言,回家发展一直是自己的心愿。
  韩清华说,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相比,其实合肥的科研实力不比其他城市差,而且合肥更适合生活,政府对科研创新也有着很开明开放的态度,这些都是吸引科研人员的重要因素。
  对于本次论坛,韩清华认为这是一个相互交流的好机会,不仅可以了解更多合肥、科大的人才和科研政策,也是一个自我推荐的好机会。
  我有一颗中国心
  人物:周默为现工作在美国一国家实验室
  背着双肩包,扎着马尾辫,虽然有些憔悴,但交流起来,神采奕奕,眼睛放光。30岁的周默为看起来很“另类”,但实际上,他之所以留长发,确实在传承传统文化。2008年从武汉大学本科毕业后,周默为就来到美国,在国外,除了做科研之外,他最喜欢研究的就是中国,尤其是诸子百家等,提升民族自豪感。“中国古人就是蓄发,在国外蓄发,我觉得很有民族自信。”
  周默为研究的是分析化学领域,从分子层面测试药品性能,为药品的质量把关。在专业领域取得一些成绩,周默为希望能回到祖国工作,而中科大,凭借着强大的美誉度,成为周默为首选学校之一。“有的高校和研究院所只看重归国人才论文量等指标,而不注重前端基础研究,我室友来自科大,他说科大对人才的选定不是出于简单的判断,是综合考量的过程,这一点我觉得很好。”
  此次回国,周默为很高兴,他很期待每天可以吃到中餐的生活。周默为告诉记者,如果有机会,他愿意来到合肥工作,离家近而且城市发展前景广阔。
  中科大学生让我刮目相看
  人物:赵季生工作于澳洲一顶尖实验室
  37岁的赵季生是一名地道的广西人,本科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已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家全球顶尖实验室工作了十余年。“我一直从事流体力学的研究,可能大众对于这个专业并不熟悉,但它属于基础性科研方向,目前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科毕业后,赵季生便去澳大利亚读研读博留在实验室工作至今,在实验室工作时,他接触了中科大的毕业生,印象很好。“我之前带过一名来自中科大的学生,科大毕业生对于学术的严谨让我刮目相看,不仅学术基础扎实、做事情认真仔细,而且非常乐于思考。”
  当被问及对合肥的印象时,赵季生表示,这是自己第一次来肥,但对合肥科技创新的美誉有所耳闻,这次来到合肥,就是希望能来看一看,赵季生表示,合肥是一座创新之都,招才引智的政策力度大,此次参加论坛也是一种考察,相信回国发展事宜即将能提上日程。
  合肥是个很吸引人的地方
  人物:陆路遥在美国芝加哥研究可植入式生物医疗器械
  1989年出生的陆路遥充满朝气,他告诉记者,他是江苏人,本科的时候在南京读书,因为地理位置和合肥接近,陆路遥觉得心理距离很近。
  “在美国我身边有很多同学都是中科大走出的毕业生,经常听他们说,合肥这些年发展很快,今天来到这里看到,合肥的确很漂亮很干净,让人感觉很舒服。”陆路遥告诉记者,中科大毕业的同学都很优秀,尤其是身上踏实严谨的治学精神让他很敬佩,这次他来到墨子论坛,就是希望能来到中科大看一看,好好参观一下,希望以后能来到科大工作。
  陆路遥介绍,目前他研究的方向是可植入式生物医疗器械,“这是一个交叉的学科,虽然目前还没有成型的研究方向,但是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发展。”
  “合肥现在对人才的吸引还是蛮大的,我研究过合肥的人才政策,我感觉很好。”陆路遥告诉记者。
  合肥更适合做科研
  人物:韦勇现在澳洲攻读博士后
  背着双肩包,一身休闲服,今年32岁的韦勇一脸的朝气蓬勃。
  “我现在澳洲读博士后,专业是微分几何,明年就将毕业,想回国发展。这次来墨子论坛就想看一看合肥和中科大的科研环境和政策。”韦勇说。
  韦勇是重庆人,但他对合肥并不陌生。“我的爱人是合肥人,对合肥也有一些了解,知道合肥有中科大等一批高校和院所,现在又在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是一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科研基地,对我的吸引力很大。”韦勇说,他攻读的专业是微分几何,主要方向是医学成像,希望能在合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韦勇,对北京也很熟悉。谈起合肥与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差别时,韦勇坦言,虽然合肥的经济发展暂时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相比还有差距,但对于科研人员来说,科研环境和支持政策才是最关键的因素,这一点更适合科研人员的气质,我对这次论坛很期待,希望能找到合适自己的机会。韦勇说。
  对本次论坛充满期待
  人物:王震宇现在美国攻读博士后
  今年30岁的王震宇是专程从美国赶来参会的。对于这次论坛,他表示自己“内心充满期待”。
  “我在美国攻读博士后,专业方向是量子材料,而这几年合肥的量子技术发展很快,这对我来说很有吸引力,希望能在合肥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王震宇说,他已经出国学习三年,虽然在国外有许多发展机会,但现在国内对科研的支持力度很大,对科研人才的招聘力度也很大,更加增添了他回国发展的信心。
  “对我来说,回国发展将更有归属感。”王震宇说,这是他第一次来合肥,但他对合肥并不陌生。比如合肥的中科大、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他也希望能在这些平台找到合适自己的发展机会。“合肥正在建设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这与我所学专业比较吻合,还有科大的物理学院对我也很有吸引力。”王震宇笑着说。
 

让残疾人生活无碍
嘉兴:启动实施“百年百项”重大项目计划
体育公园设计方案征求市民意见
市领导检查春节前安全生产工作
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整治
第二届“墨子论坛”今开讲 三位院士作主题报告
[南岳区] 南岳召开“星宿文化主题馆”方案评审会
吉林市政法委书记徐莉走访调研铁西村备春耕情况
响应“禁放令” 各社区纷纷出招 兑换鲜花绿植
下半年职业技能鉴定报名开始
教师节慰问信
高州长坡城乡清洁工程两个月形成长效机制
市城市管理局:扮靓城市 喜迎盛会
临港19个项目列入市级重点项目“大盘子”
S1线惠民路站内部装修基本完成
52岁”的大立柜,装着夫妻情、邻里情
商南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
杨江波参加民族宗教组讨论——深入调查察民情 凝心聚力促和谐
淮北市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窗口荣获“巾帼文明岗志愿服务有心意”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二等奖
深圳北站成立公安公交义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