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报传媒集团记者 王继红 通讯员 汪耘
发展速览
“八八战略”实施十五年来,以集聚区为主平台的我市工业主战场,基础化工原料等产品达17大类200多种,工业基础扎实,产业链条完善,多层次、多方位的产业配置可以满足不同企业相关产业的发展需求,为承接、发展各类大项目提供坚实的平台,助力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再上台阶——
2002年我市确立“工业立市”发展战略,2003年提出产业集聚理论,制定出台工业空间布局规划和政策,引导各平台合理布局和产业提升;2012年,我市出台关于加快培育主导产业和龙头骨干企业的意见,提出了主导产业发展目标,氟硅产业放在首位:力争成为国际知名的氟硅新材料产业基地!
2012年底,全市八大主导产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651家,工业总产值1035.27亿元、利税88.9亿元,分别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近七成(69.03%)和76.34%,主导产业成为衢州工业经济发展主力军。2012年氟硅新材料规模以上产值突破百亿元。
今年前七月,集聚区氟硅新材料产业实现总产值113.48亿元,同比增长52.08%,占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28.41%。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产值高速增长,用电仅增长了18.44%,集群集聚、绿色发展成效显现。
衢州华友钴新材料有限公司废旧电池资源化绿色循环利用等项目全面展开,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氟硅集群
产业看项目,集群看平台——衢州氟硅新材料产业主要布局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这里是国家级高新园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也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浙江省唯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氟硅新材料示范基地。
衢州氟硅新材料产业是国内最具技术优势、工程化优势和产业规模化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浙江省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得到国家和省里的大力支持。
这里基础化工和公共基础配套设施齐全,形成了以巨化、中天、乐叶、蓝苏、歌瑞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为带动,以近百家既紧密合作又充分竞争的企业集群为支撑,以萤石资源掌控开始到终端氟硅新材料的氟化工、硅化工环形产业链为主干的产业格局,呈现以产业链条纵向不断向上下游拉长,横向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特征的横向不断加宽的产业网络态势。具备了国内唯一的氟硅联动、两硅联动、上下联动的行业优势。在业内具备资源掌控、技术开发、市场定价、标准制定、品牌、营销网络等话语权,形成了国际级、现代化、创新型的现代产业集群体系。
作为国内唯一同时具备氟和硅的产业园区,这里已形成氟化工、有机硅、无机硅三大产业链。
氟化工产业链以巨化为龙头,萤石→氢氟酸→含氟制冷剂→含氟单体→含氟聚合物和含氟精细化学品为主要产业链,产业链延伸至含氟电子化学品、含氟医药中间体、ods替代品、含氟液晶材料、高纯无机氟化物、含氟聚合物膜材料等高附加值系列产品,是国内品种结构最为齐全的氟化工基地,为拉长氟化工产业链、发展氟化工下游深加工产品提供多种原材料。
有机硅产业链以中天为龙头企业,有机硅单体为源头,且形成硅橡胶、硅油、硅烷偶联剂等有机硅下游系列产品。同时还生产纳米级白炭黑、有机硅封头剂、硅橡胶交联剂等特色有机硅产品。
无机硅产业链从硅粉→硅烷→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为无机硅主导产业链,拥有乐叶光伏等一批骨干企业。
灯火通明的高新园区。
一氟当先
我市氟材料产业以巨化集团为龙头,以基础氟原料、氟制冷剂、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等为主导产品,从萤石资源到甲醇、氯气、硫酸等传统化工原料,到甲烷氯化物、氢氟酸、氟利昂等氟基础原料都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园区具有国内品种结构最为齐全的优势,为氟材料下游产品及深加工产品提供多种原料及单体。目前巨化在ptfe悬浮细粉及高端ptfe系列、fep、r134a等产品技术国内领先。联州制冷、永和制冷也在开发生产新型制冷剂。永和制冷是全球最大的集生产、销售、运输为一体的新型制冷剂生产基地。
更让业界瞩目的是,斯戴拉、索尔维、霍尼韦尔、中央硝子、晓星、杉杉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花落园区,我市聚集一批有实力企业群、产品群和用户群。
凯圣氟化公司拥有国内先进的年产3万吨氟化氢生产装置,电子级高纯氢氟酸项目2012年达到年产5000吨的能力,产品纯度不断提升,已攻关50ppt的指标。
浙江蓝苏氟化有限公司是索尔维集团与中化蓝天集团组建的中外合资企业, 其电子级氢氟酸引进德国索尔维氟有限公司技术,填补国内空白。3万吨/年电子级氢氟酸扩产项目,总投资2516万元,2017年6月开工建设。
杉杉新材料(衢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注册资本1.2亿元人民币,主要产品为六氟磷酸锂、锂离子电池电解液。2017年产值8755万元。
北斗星公司成立于2015年12月,是一家由衢州南高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日本斯戴拉株式会社共同出资设立的中外合资企业……
一硅崛起
从无机硅到有机硅,衢州孜孜以求,一硅快速崛起,去年以来,中天等企业延续了良好的市场形势。
衢州硅材料产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步,初始主要为军工产品配套提供单晶硅片,后转向有机硅产业。包括有机硅、晶体硅和光伏产业,目前已有企业近40家,已成为浙江省最大的硅材料生产基地。
有机硅产业以中天氟硅为龙头,全市有机硅单体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并形成硅橡胶、硅油、硅烷偶联剂等有机硅下游产品系列。目前全市已有能力生产出质量稳定的有机硅下游产品近50种。中天氟硅、富士特等企业,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占据一定地位并不断壮大。
全市单晶硅生产能力已达2000多吨;乐叶光伏太阳能电池、威盛电子高密度互连电路板等一大批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项目落户衢州,大大提升了产业水平。
和乐门业规模初现
60亿元大项目加速“衢常一体”
看“现代女娲”造人 探秘临沂试管婴儿助孕技术
当涂:石桥镇召开二季度安全生产委员会全体会议
市交通运输系统为我市福利儿童送去“六一”大礼包
氟硅花开浙西 绿色工业崛起——“八八战略”指引集聚区高质量发展
第六届“四川志愿·携手圆梦”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已进入公众投票阶段
海南专项治理校外培训机构 有重大安全隐患须停办整改
肥乡政府区长李书平主持召开大气污染防治形势分析会
市审计局“四举措”扎实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
2018湖州港澳乡亲迎春团拜会举行
县工商联:节后收心踏新程 问需问计促发展
尔肯江·吐拉洪检查指导荆州防汛抗旱工作
5岁男童15楼坠落身亡 14楼邻居自责未能拉住
首批12个拥堵点整治年前全完工
爱心接力照亮她的世界
广昌: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
推动深层次交流和全方位合作 李强会见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一行
赏花攻略!再过半个月 青岛将成为全国最美城市
时间都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