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潭商丨潭商佳话永流传


湘潭新闻网9月25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超)从宋代湘潭县巨商李迁之,到明代湖南水运大王张嘉言、张燧父子,再到清代湖湘冶金先驱黄聚泰、化学工业鼻祖张本奎和实业家梁焕奎。在湘潭的辉煌历史上,这些名字都闪烁着夺目的光芒。
每一则启人奋进的故事,每一段穿越历史的佳话,无不显示湖湘文化深厚的底蕴,印证湘潭商界辉煌的过往。
关于历史上“金湘潭”辉煌的盛况,唐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褚遂良在《湘潭偶题》中写道:“踏遍九衢灯火夜,归来月挂海棠前。” 对当时的湘潭街市用“九衢”(衢:纵横交叉的大道)来形容,可见其大;而夜有“灯火”,则是商业夜市的表现。同时期的许浑在《送客南归有怀》一诗中也发出类似的感慨:“绿水暖青萍,湘潭万里春。瓦樽迎海客,铜鼓赛江神。”
清末民初,湘潭城区依仗其港口之利、驿道之便,傍水列肆,绵延十余里,“小南京”之名由此而来。湘潭县曾“富甲全省”,所缴“赋税倍于列县”。五口通商前,广州是唯一的外贸口岸,而湘潭县则是内地与广州贸易的运转地,成为当时全国四大米市、四大药都之一。
清代大儒王闿运在光绪刊《湘潭县志》中有句叙述道:“长沙水步(埠)还利泊船,故皆辏湘潭,自前明移县治以来,杨梅洲至小东门岸,帆樯杈集连二十里。廛市日增蔚为都会,天下第一壮县世。”“举凡国家征市租、筹捐税,‘岁辄百万,输过万金’,‘凡摊捐皆倍列县’,湘军兴起,‘军饷半出湖南,湖南又半出湘潭’。”
湘潭文史研究专家张作奇介绍,1915年出版的《最近支那经济》中有这样的记录:“1915年,全国人口在10万以上的城市共43个,湘潭以30万城市人口排湖南第一,排全国第21位,前21位中湘潭是唯一的县城。”
作为湖南第一大都市、湖南第一大码头,湘潭曾经各省商号会馆林立,有“长沙里手湘潭票”“药不到湘潭不齐,药不到湘潭不灵”之美谈。其中,仅米市的年均交易量约100万石(一石为250市斤),有专业运粮码头19座,载运量1000石以上的运粮船32艘,从事谷米搬运的箩工1000余人;年销售额约白银800万两,享有“天下药都”的美名。
曾经商海纵横,震撼湖湘,潭商佳话千古流传。从这里出发的商贾豪杰,跨越岁月时空,把“千年金湘潭”的气韵传遍四海八方。

刚取的3万现金丢车上 热心的哥主动寻失主
和县公安局:端午节期间全县社会治安政治大局平稳有序
迈向高质量“六稳”在湖南丨邵阳外向型经济“内外兼修”
城市第一响应队 化身城市英雄快速响应紧急施救
孙述涛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研究南部山区生态补偿实施方案编制等工作
薪火潭商丨潭商佳话永流传
徐州市环保局多举措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
江安交管大队“六字诀”严查酒驾积极推进“夏安”行动
锦州发布:纪念锦州解放70周年~“英雄赞歌”响彻锦城大地!
50个安全生产检查组对近千家企业实施交叉检查
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
萧县召开非煤矿山生态修复工作调度会
福利院里绣党旗(图)
宣传牌倒地无人理
速看!7月起,常州这条道路封闭施工2个月!
俩惯偷刚释放又重操旧业 涉嫌盗窃罪被依法刑拘
与清华数据科研院合作 武汉中职学校首开大数据专业
惊险!莞深银瓶山隧道内一货车自燃,谢岗专职消防队火速处理
全市文化强市工作推进大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