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近年来,瀍河回族区把丰富群众文化内涵作为提升幸福指数的突破口,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统揽,把文化惠民工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深入实施文化设施全覆盖、文化活动提升、文化人才聚集三大工程,全力打造“文化瀍河、魅力瀍河、和谐瀍河”。如今,全区初步形成了设施网络化、供给多元化、机制长效化、城乡一体化、服务普惠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格局,文化惠民更加贴心,以文化品质的提升,持续为百姓幸福“加码”。
近日,虽然天气寒冷,但瀍河区华林办事处的文化广场上却热闹非凡,清晨,广场内新建的弧形舞台上,扭秧歌、练太极、跳健身舞的居民三五成群、各自为乐;下午,社区文艺队的队员们自编自演、排练歌舞,精彩的演出吸引着众多群众观看;晚上,在社区文化活动室内,曲声阵阵,管弦齐鸣,戏迷们则集合在一起相互交流。如今,像这样的场景在该区的每个社区比比皆是,文化惠民滋润着市民的心灵。
目前,瀍河区包括影院、城市书房、大北门艺术馆、文化馆、图书馆、社区文化服务中心的文化惠民体系趋于完善;全区已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个,办事处文化活动中心7个,农家书屋15个,29个社区文化活动室实现全覆盖。在加快硬件建设的同时,该区更注重创新服务模式,坚持政府搭台、群众参与、品位提升的工作思路,以“和谐瀍河大舞台”为龙头,加大投入,不断推进群众文化的发展,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舞台带动、群众主动、社会互动”的群众文化活动格局,给群众更贴心的服务。
加大投资 基层文化设施趋于完善
——文化广场旧貌换新颜
“自从我们这儿建成了标准化的塑胶篮球场,随时都可以来打篮球,真方便”,近日,在瀍河区上窑文化广场上,正在打篮球的小张高兴的告诉笔者。
近期,该区上窑文化广场正式建成投入使用,连日来,虽然天气严寒,但阻挡不住居民群众运动健身的步伐,文化广场内的篮球场经常上演着激烈的比赛,球员们在球场上尽情挥洒,运球、传球、突破、上篮,动作一气呵成、行云流水,不时博得观众阵阵喝彩。
今年,瀍河区不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对基层3个文化广场建设进行扩容提质。华林文化广场上300平方米的弧形舞台更加耀眼;上窑文化广场除了新建的标准塑胶篮球场,广场四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更引人注目,文化墙长约200米,共20余幅,运用仿古窗口、中国风、中国结、中国画等多种元素的表现手法,更生动活泼地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明、中国梦、廉政勤政等多项内容;扩建后的利民街社区文化广场面积扩大一倍,群众在这里休闲运动更加便捷。
——两馆建设紧锣密鼓
该区的文化馆、图书馆新建项目主体工程已竣工,现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预计2017年12月底工程交工,2018年1月至3月实施内部装修,2018年4月-5月进行设备安装,6月后投入使用。
——瀍河区城市书房率先启用
为了推广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洛阳”,该区开拓创新与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洛阳大北门文化产业园区合作建设了我市首家城市书房。该书房是总投资300余万元,位于瀍河区大北门文化产业园区内,场馆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分为儿童阅读区、成人阅读区、休闲区、放映室4个功能区,阅览室坐席100余个,馆内藏书1万余本。城市书房采用全自助模式,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了24小时无人值守和全天候服务。场馆配备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书机、图书消毒机、电子阅读机等设备,市民可自助办证,刷读者证即可实现借阅、续借、还书等功能,极大地方便了群众。8月5日城市书房正式启用,截至目前城市书房已办理3200余张读者证,每天平均接待读者达200余人次,为辖区群众创造了一个宁静温馨的好去处。
打造亮点和谐大舞台唱响瀍河
华灯初上,该区城乡的文化广场上便热闹起来,草根明星的表演别具风格,观众的掌声、笑声此起彼伏。2014年以来,该区着力创建“和谐瀍河大舞台”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整合分散在民间的群众文化资源,逐步形成了“创设擂台、打造平台、搭建舞台”的工作思路。目前,“只要有才艺,舞台属于你”的口号在该区已深入人心,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乐在其中。
“和谐瀍河大舞台”根据不同时期,变换主题。年初为了打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和谐瀍河大舞台之元宵节戏曲专场”在民俗博物馆门前开唱,为该区戏曲爱好者送去了三场戏曲大餐,成为辖区群众春节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春暖花开,该区利用“和谐瀍河大舞台”这一文化平台开展了“送文艺下基层”活动,文艺团队带着节目走遍了辖区的每一个社区(村庄),走到哪里,就把欢乐带到哪里。
夏季到来,为了鼓励全民健身,“和谐瀍河大舞台之广场舞大赛”又如火如荼地上演了,队员们满是激情,舞出了健康、舞出了自信、更舞出了快乐。
秋季,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该区以“和谐瀍河大舞台之喜迎十九大”为主题,开展了系列文化活动。有“喜迎十九大.共圆中国梦”广场舞蹈比赛、“喜迎十九大.颂歌献给党”歌咏大赛、“十九大精神进基层暨百姓宣讲直通车基层巡演”,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艺术化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大舞台上精彩不断,辖区乡、办、社区(村)也为之呼应,他们以主题活动为依托,精心设计了歌手大赛、戏曲专场、民族服饰展示、剪纸大赛等10多项各具特色的活动,使更多的群众一展所长。
据统计,“和谐瀍河大舞台”活动自2014年创办以来,已举办500余场专题活动,吸引了6000多名“群众文艺明星”,经常参加业余文艺活动的群众超过1万人,受益群众9万余人,使该区的文化氛围空前浓厚。
精心培育文化人才辈出
文化活动创作、演出辅导带头人冯志钦,传统剪纸达人李鸾英,舞姿轻盈的刘彩霞,百灵鸟王璐,11岁的梨园新秀郑伊楹……近年,该区在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建设的同时,注重从根基上“强壮”基层文化,通过建立文化人才引进及培训教育制度等措施,为创建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并按照每个基层文化站点至少有1名文化专职人员的要求,共配齐文化专职人员37名。目前,全区文化人才队伍迅速成长,文化人才不断涌现。
加强培训,提升队伍工作水平。该区每年都组织开展文艺骨干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对辖区文化骨干进行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文化队伍的工作水平,近年,累计培训人员1000余名。
发展队伍,建立人才信息库。为鼓励默默奉献的社会热心人士成为公共文化服务骨干,成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力军,该区组建了文化服务志愿者队伍:瀍龙艺术团、小路合唱团、社区书画院、京韵大鼓、太极十三刀等共37支,有服务队员500余名;组建各类文艺团队43支,常年参加活动的人员上千人,为群众送去丰富的精神食粮。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无止境,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无止境,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无止境。瀍河区正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辖区群众烹制丰盛精神食粮,让文化营养持续为百姓幸福“加码”! (王少峰 刘珂)
港南区委书记杨亚俊到学校调研指导教育和项目建设推进工作
今日处暑 暑气至此而止矣
双明秀美乡村建设有乡土味道
郴州市委组织部来我县考察
年三十送饺子民政驻村书记情暖贫困户
瀍河区深入实施文化设施全覆盖、文化活动提升、文化人才聚集“三大工程”
启东10人入选2017年省双创人才
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到平和县调研茶叶产业
隆回:四边造林为创建森林城市“锁绿边”
潘表光主持召开万年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
徐立全到萧县白土镇白土村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
怀化市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大为改观
四川明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7月1-31日停电信息
开展燃煤小锅炉专项整治
商南出重拳掀起河道治理攻坚战
春耕春管洋溢着“新时代”的“新气象”
红古区——启动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营
1-5月我市为20.81万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22.18亿元
水岸绿道跃湖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