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甘薯种出大产业
◎记者 杨慧 通讯员 程发祥
眼下正是种植甘薯的最佳时机。6月7日6点多,在经区崮山镇邵家庄村甘薯育苗基地一号大棚里,望着眼前一片绿油油、长势喜人的甘薯秧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邵天成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邵家庄村村民正在分苗。 记者 杨慧 摄
邵天成旁边,七八个村民正忙着开苗,将分好的甘薯苗50株、100株扎成一捆,整齐地摆放在一边,等待装车拉走。“去年年底筹划,今年年初开始建设,如今我们甘薯育苗基地首批甘薯苗算是培育成功,正式面向市场了。”邵天成高兴地说。
虽然现在市场上比较火、销量非常好的甘薯是烟薯25号,但在邵天成心里,他们今年重点打造的威海本地甘薯——“蜂蜜罐”,一点不比它差。因为他们的甘薯育苗基地从筹划之初,就和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威海综合试验站合作,从育种开始就坚持高标准。在专家的支持带动下,大家共同为“蜂蜜罐”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威薯6号”。
“威薯6号相比较烟薯25号,易储存且时间更长,口感也更好。既能烘烤还能蒸煮,水分也更少,更能迎合市场消费者的需要。”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威海综合试验站农艺师朱海波自信地说。
在朱海波的眼里,这里的甘薯苗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金贵。“你要注意,种苗的时候要深一些,水要浇足了。”在二号大棚里,朱海波正忙着指导村民将培育成功的脱毒试管苗从穴盘里移栽到苗床。这是他们参与指导邵家庄村育苗基地以来,培育成功的第一批脱毒试管苗,朱海波和他的同事都格外重视。
“从去年10月,我们就和邵家庄村合作,负责育苗技术的指导和脱毒试管苗的培育。今天移栽的脱毒试管苗一共有2600株,先在苗床上进行培育养殖,成功后再转到一号大棚成苗。”朱海波一边说着,眼睛还紧盯着村民们手头上的操作。
同样,在桥头镇涧北村甘薯种植基地也是一派热闹场景,田间地头到处是村民忙碌的身影,整地、起垄、覆膜、插秧苗、浇水……甘薯秧苗种植工作有条不紊、紧张有序。
由于甘薯成本低、易管理、经济效益高,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动力,桥头镇今年流转土地309亩,打造优质甘薯种植基地。
涧北村党支部书记梁敬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玉米为例,按亩产800斤,收购价格0.85元/斤计算,去掉生产成本,净收益几乎为零。而甘薯亩产3500斤,按平均销售价格1元/斤计算,每亩甘薯净收益可达2000元以上。
“通过我们的带动,越来越多的村民看到种植甘薯带来的红利,有区里、镇上给咱们探路兜底,咱还有啥可担心的?”梁敬毅说,优质秧苗和肥料都有统一的渠道提供,村民的积极性都非常高。
“我们以经区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托,在农经局指导下发展甘薯产业。中心为非营利性社会公益组织,整合农资、农机、农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资源,为农民提供从耕种到收获、销售的全程托管服务。”桥头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我们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按照出口标准和国外市场需求,严把从选种、种植到收获、储藏的每一个环节,实现甘薯产业标准化发展。”经区农经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发展甘薯产业是实现经区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农民增收的新引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
颜值不高没关系 有魅依阁衣品高一样能成为人群中备受瞩目的焦点
热点热评丨广场舞占路,城管部门不应“绕道走”
民警走访登记信息 意外抓获外省网上在逃人员
淮安新港二类水路开放口岸正式开通运行
台州高校毕业生:快来申请3000元求职创业补贴
小甘薯种出大产业
4月下旬开汛“龙舟水”偏重
学生这堂课手都举酸了
冰雹闪袭东源连平
任各庄镇召开党政班子会议部署当前重点工作
志愿服务是最令我快乐的事——记市优秀志愿者刘红厂
去年蚌埠住宅用房销售面积752万平方米
宝坻区全面深化网信工作
北京市新高考首次合格性考试日期确定 将于6月30日至7月2日开考
【民生沟通】收养3岁以下孩子需要怎样的条件?
突出重点开展实效监督 高水平高标准推动发展市人大常委会视察“十三五”规划中期实施情况 赵铭参加视察
历下区教育局——为每位老师打下最合适的追光
俞东来到沈家门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活动
【学思践悟】学先进找差距 抓落实求提高
济宁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大事记(2018年第1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