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建常说自己是个恋旧的人。大概就是因为这种恋旧的性格,他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三十多年如一日,探究、守护并发扬拱花这项原本已几近失传的雕版印刻手艺。
一刻一印就是四十年
北山街道,宝石社区,桃园新村。拜访黄小建那天,适逢下雪天。走入小巷,沿台阶上山,两旁静静伫立的老旧建筑,飘雪中更显民国范儿。几步之前,还是大马路上的车来车往,一转身,就是两个世界。
黄小建的住所在一幢二层楼的老房子里。民国初期,这里是传教士建的教会医院,也就是老杭州俗称“麻风病院”。
踩着木质楼梯上到二楼,外面的公共阳台上,堆满了长长短短的黄梨木,用于制作雕版。里面就是黄小建的家。十几平方米的老屋,一进门就能瞧见墙上挂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雕版印刷代表性传承人”的匾额,简单但却分量十足。
屋里的物件都上了些年纪:老式的百页木窗,14英寸的彩电,发着黄光的台灯,八仙桌上堆放着的《十竹斋笺谱》《十竹斋书画谱》《萝轩变古笺谱》等书稿,以及雁皮纸、毛笔、刷子、刻刀、起子等各类雕版印刻的工具。
画稿、贴稿、刻版、压印,在这座仿佛与世隔绝的二层小楼里,黄小建一刻一印,就是将近四十年。
让古老的技艺活下去
上世纪70年代末,黄小建在中国美术学院跟着一位老师傅学习雕版印刻。学几年刚入门,专业被撤。原本一块学艺的人纷纷转了行,黄小建却有些不舍。
兴趣所致,黄小建拾起了这项几乎已无人问津的技艺。杭州找不到雕版传承人,他就到扬州、南京、苏州四处寻访偷师学艺。200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一本笺谱,里头呈现的拱花技术,让黄小建瞬间沉迷。
黄小建说,古时文人墨客生活风雅,写信时,不仅内容要情真意切,所用的信纸也马虎不得。写给友人的信,信纸上要印琴棋书画的图案,以示品味;给佳人传书,信纸上得附有南国红豆之类,以表相思。而笺谱就是为此而生的。
而拱花技术则是依着木板上的纹理,刻出想要的图形。在特定方法的压印下,凹凸有致的印痕跃然纸上。用现在的话说,原本是2d的画面,顿时变得3d立体起来。
这项技术发源于明代,代表着雕版印刷技艺的最高水准,但是清代之后就基本失传了。既找不着文献记载,也找不到记忆传承人,但黄小建没想着放弃。工作台上泡了四五年,他终于摸到了拱花技术的门道。很多雕版艺人自称修成了拱花技艺,但迄今为止,唯一被同行认可的,只有黄小健。
如今,黄小建的雕版印刷不仅走进了工艺美术馆,而且还走出国门展示中国工匠的技艺。但黄小建说,自己最喜欢的还是走进社区,把雕版印刷介绍给孩子知道,让古老技艺和匠心精神,以更加生机勃勃的姿态,活下去。
朱琳主持召开县十二届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
市教育局领导在教师节前夕走访慰问九江田中优秀教师代表
临颍县王孟镇举办庆五一职工运动会
市领导调研视察重点城建项目
警徽闪耀在扶贫路上
宝石山下刻书人 四十年雕印刻出一段纸上传奇
世界红十字日来临市红十字会举办纪念宣传活动
110,守护新时代美好生活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7年度在杭银行机构支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评价结果的通报
万达广场项目正式落户高新区 将在鞍山形成新商圈
市工商局实施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
全国少年田径锦标赛传喜讯洛阳俩00后抱回两块“金饼”
甘为人梯乐奉献——记武穴市花桥中学教师陈松明
我市全力做好防汛排涝各项工作
升温首日空气有点“小波动” 今明两天还会有污染
伊川:村委掏腰包村民领福利
天津市南开区财政局调研岳麓区绩效管理工作
市政府第二十届七次常务会议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规划编制
中央宣讲团在山东举行党的十九大精神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