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余万尾四大家鱼的鱼苗,在数百名市民和渔民的见证下,穿过水面、游进西江,肩负起水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守卫职责……今年6月初,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和市政府联合举办广东西江“放鱼日”增殖放流暨第十一届休渔放生节活动,进一步加强西江流域渔业生态保护工作,提高增殖放流的社会参与度和科学水平。
开展增殖放流,是养护西江流域渔业资源、建设水域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与西江为邻的肇庆,近年来,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持续加强和完善各级水生生物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积极开展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加强资源环境监测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学制定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严格落实禁渔期制度和渔政执法工作,交出了一份让群众满意的“渔业生态保护”答卷。据了解,自《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实施以来,我市每年都坚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共投入资金逾1000万元,放流鱼苗超1亿尾,其中放流珍稀濒危物种中华鲟共1200尾,养护资源、改善环境效果显著。
除了政府牵头开展增殖放流活动,近年我市还专门成立放生文化协会,承担部分放生文化宣传,并组织民间放生活动,引导群众科学放生。“协会一年大概会组织4到5次放生活动,同时会做一些推广宣传,引导民间科学放生。”市放生协会理事王力堃表示,在组织民间放生活动的过程中,他们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坚决杜绝外来物种放生到天然水域,在提高民众参与力度的同时,大力引导民间放生行为到规范、科学和安全的轨道。
为更好地保护珠江流域渔业资源,2011年起,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颁布了对珠江流域实行禁渔期制度,禁渔时间为每年的4月1日12时至6月1日12时。而从2017年起,珠江禁渔期增加2个月时间,即从每年3月1日零时至6月30日24时,包括珠江流域的干流、重要支流和通江湖泊内禁止所有捕捞作业。
“从江河生态长远发展考虑,我们渔民认为实施禁渔期制度还是很有意义的。”端州城西街道清风社区的渔民李德群从事捕鱼作业50多年,她表示,实施禁渔期制度后,西江生态明显得到改善,从近几年的渔获来看,鱼的个头大了不少,数量也逐步增加。“去年禁渔期延长两个月后,江鱼获得更长的生长时间,到渔民开渔的那段时间,江水也更为平静,更有利于捕捞作业。”
在做好科学放流工作同时,我市还积极推动人工鱼巢建造工作,提升鱼类生长发育能力。2004年,我市首次成功建成人工鱼巢,于2010年面向全市推广,目前已累计建成面积超10万平方米,推算增殖原种鱼苗约11.2亿尾。
“科学的增殖放流活动不仅促进了渔业资源恢复、改善了水域生态环境,还有效增加了渔民收入,提高了渔获质量,有力增强社会各界支持渔业资源养护以及水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市将不断推进水生生物资源与水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努力打造西江绿色生态观光走廊,为促进绿色生态事业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积极的贡献。
全省市厅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第一期轮训班结业
聚焦四川22个扶贫专项年度方案:兜好底让贫困群众保障更足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对区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
省农业厅调研漳浦县粮食产能区示范项目工作
我市2017年农村危房改造 绩效评价位居全省第一
我市不断加强西江流域渔业生态保护工作
“全民健身·健康中国”2018中国户外健身休闲大会暨万人穿越桃花源活动举行
我省夏季高中学考6月23日开始
岳阳市食药监管局荣获全省2017年度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考核先进单位
江华组工干部帮“穷亲”斩“穷根”
婚博会掀筹婚热潮 杭城新人婚礼追求“我们不一样”
我市启动劳动用工及社会保险情况专项检查
临沂兰山预防接种门诊开设妈妈课堂 讲授疫苗知识
千亩鱼塘变身“绿色发电站”
工行日照分行成功发放首笔网上小额贷款
博罗县:7—64岁常住人口可免费体检
我市开展全市商标品牌战略培训
我市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栏目:晚报追踪 钱包失而复得
江西新增18家2017年度洁厨亮灶省级示范单位总数达12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