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信息直通车”直达城乡
◎文/记者 姜慧芳 通讯员 王美英 图/记者 刘志鹏
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多年来,环翠区不断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把公共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社区,让人民群众生活更便利、更舒心。
社区法律顾问大讲堂开讲。
党建引领 打造社会治理升级版
“这几天,我们打算组织商圈内的企业家、企业员工和党员们一起过中秋,回顾中秋习俗、聊聊中秋家常。同时,还有茶道等传统文化体验,促进商圈企业互动,让文明新风吹遍商圈。”9月10日,环翠楼街道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党委副书记马子迪正忙着策划商圈的中秋节活动。
坐落在威高广场的环翠楼街道商圈党群服务中心于2011年11月成立,是环翠楼商圈200余名党员的集聚之地,也是他们的另一个“家”。
“威高商圈地处城市中心,这里企业多、大型专业商场多、商户多、流动人口多,一旦管理不当,很容易出现问题。”环翠楼街道商圈党委书记王燕说。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治理,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环翠区率先打造了商圈党委——环翠楼街道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将其作为城市基层党建“连接器”,让党员有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让群众有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
联盟片警向青少年宣传法律知识。
协管员上门处理居民装修发生的邻里问题。
“环翠楼商圈内有企业800多家,员工16000多名,党员200多名,怎么成立党组织,怎么开展工作,成了商圈党委工作的难点。”王燕说,在成立之前,她们利用3个月的时间,走访了辖区内800多家企业,根据发现的问题,实事求是提出解决方案,逐步开展工作。
“之前,走访威高广场的一个商户,询问是否有党员时,发现厨师刘先生是党员,而他的同事们也都很吃惊。”马子迪介绍,因为刘先生是外地人,党员关系在老家,平时很少参加组织活动。这次听说环翠楼商圈成立,可以纳入流动党员参加组织活动,刘先生兴奋不已。
像刘先生这样的党员不止一个,针对商圈内很多党员,特别是外地党员的关系都不在身边,流动性大等多种问题,商圈党委积极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主动将这些党员纳入到党组织中,让外地党员在威海这座小城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自从商圈党委成立以来,共帮助企业成立支部10个,新转入党员35名,纳入管理流动党员52名,成立社团组织47个,配备企业指导党务工作者99名。
徐承刚正在为调解对象进行调解。
竹岛街道举行网格评议会。
抓工作就要抓党建,抓党建就是抓工作。商圈党委的成立,把“党是领导一切的”政治原则贯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自上而下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全面过硬,为社会治理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近年来,环翠区成立2个工业园区党委、3个商圈党委,从机关退休干部、社区书记中选聘了10名懂党务、懂经济、懂管理的党员担任党委书记、专职党务工作者,管理指导2200余家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参与社会治理。
同时,环翠区把加强基层基础、创新社会治理作为头号课题,建立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将8个镇街及14个区直职能部门全部纳入,共同研判处置社会治理大事小情。先后与山大(威海)法学院合作成立中小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与威海市委党校、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就中小城市治理合作研究达成框架协议,为优化社会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多元协作 绘制社会治理新图景
9月3日,记者来到环翠区诉讼调解中心调解室,71岁调解员徐承刚正在电话联系调解对象,详细了解案情。他的办公桌上叠放着几摞《诉前调解审批表》,每个审批表上都做了详细记录,还用一张小纸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与案件有关的细节,每一摞表都用夹子夹好,标注好调解日期。
早在2016年6月,环翠区就成立了诉讼服务中心(挂诉调对接中心牌子)。由于徐承刚具有多年的群众工作和法律工作经验,成为了诉讼服务中心人民调解员的最佳人选。虽然人民调解形式复杂,内容琐碎,工作强度大,但徐承刚毅然接下这个“烫手山芋”,成为了人民调解员,并组建了一支调解员队伍。
去年,一家物业公司将10件要求所在小区业主交物业费的诉状送到诉讼服务中心。徐承刚认真审核完每一份诉状,发现不少不交物业费的情况,是物业公司服务不到位或服务态度有差距导致的。经过对双方苦口婆心地说服调解,很快这10户业主就主动交了物业费,同时物业公司也自查自纠,提高了管理和服务水平,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为了做好调解工作,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环翠区坚持重心下移,推动司法力量下沉。在全市率先推开“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让全区170个村、社区有了自己的法律顾问,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法律服务。目前,已解答群众咨询8000余人次,参与调解500余次。将14个基层派出所、45个社区警务室全部纳入社区联建范畴,同步推进巡回法庭、检察官联络站等“十小”机构进社区。
加强社会治理,需要汇聚多元协同参与的强大合力。为此,环翠区主动建立“民警+辅警+警务助理”的警务模式,农村社区131名警务助理全部兼任村居综治副主任,参与网格协管、矛盾调解、安置帮教等工作。
同时,充分发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的作用,利用中心城区优势,吸纳辖区内98名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街道、社区两级党组织“兼职委员”,与辖区内476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全面开展以“社区党建联做、基础设施联建、群众文化联兴、公益事业联办、社会治安联防”为主要内容的“五联共建”工作,引导驻区单位共担社会治理责任。
通过“四议两公开”“三会两公开”制度,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发挥了他们在“事前防范、事中处置、事后控制”全过程的积极作用,引导居民有序自治。今年以来,通过居民自治解决各类矛盾问题1800余个,真正将矛盾纠纷前置化解在萌芽状态。
倾听民声 细织社会治理安全网
畅通高效便捷的“12345”政务热线渠道、组建直报直通的信息员队伍、开展干群互联走访活动……近年来,环翠区不断探索学习“枫桥经验”,创新社会治理的方式方法,打造“民生雷达”,多种方式倾听群众诉求,解决群众问题。
时代在变,社会治理的方式也在创新升级。环翠区社情信息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王平说,环翠区利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这一法宝,打造了一辆联通城乡村野的“信息直通车”,让社会治理变得更加智能化、信息化。
在环翠区社情信息管理中心,每天滚动着500余条居民的“喜怒哀乐”。而每条民生信息采集、处理背后,都连着“两张安全网”,一张网在全区划分村居网格,每个网格都配备网格员、网格协管员;一张网在全市率先组建了一支覆盖全区的千名信息员队伍,打破位置局限,一旦发现社情民意、干部作风、城市管理等方面的信息,直接报送到信息中心。
西北村社区居民孙艳玲是社区的2号网格协管员,每天都在小区里尽职尽责地“巡逻”。去年,她在小区里发现一处废弃水沟内有丢弃的5辆共享单车,上报之后,社区工作人员马上联系相关单车公司将单车移走。随后,社区发起“单车共享·文明共担”文明倡议活动,文明停车的风气在小区顿时兴起。
社区网格化管理,促进社区管理无盲点、基层服务无缝隙。直报直通的信息员队伍,打破了社区局限,有效提高了社会面掌控力度,为超前解决群众诉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信息员就在我们身边,帮我们发现不稳定因素。不管是听说的、网络传播的,还是亲眼所见的大小事件,都会汇总到社情信息管理中心,随后进行进一步的核查,并根据事件所属情况,报送给各相关部门,进行反馈解决,切实将各类群众诉求化解在基层。”王平介绍。
去年,有细心的信息员发现,在威高商圈内,连续几天有老年人成群结队到一个公司里听讲座、领鸡蛋等小礼品,便立即上报信息,很快相关部门介入调查。最终,该公司因以投资邮票、纪念币的方式从事非法集资活动被依法处置,20名涉案群众的9000余元钱款被追回。
今年上半年,全区信息员报送各类信息23350条,有价值信息7517条,分流转办3353条,捕捉报送了涉嫌非法集资、会销等方面的重要信息115条,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在社会治理这项系统工程中,只有不断细织社会治理的安全网,健全风险的识别和预警机制,才能让平安建设的主动性更强,让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提升。如今,环翠区90.6%的矛盾隐患在村、镇得到化解,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晒妈妈芳华照 忆青春岁月情
市园林局召开冬季艺术化修剪现场观摩会
第一届滨州市直机关青年党员论坛启动
雨中最美瞬间刷爆微信朋友圈 他们是青岛的警察蜀黍
烟台长岛:海岛秧歌大拜年 渔家舞蹈闹新春
平安“信息直通车”直达城乡
武陵区芷兰实验学校:手牵手 十帮一 结善缘
【竞争性谈判】惠民县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外迁安置工程桩基项目谈判公告
桂平市召开创建“五好”关工委工作会议
涡阳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讲严立”征求意见座谈会
检车市民要注意系统升级29日机动车检测暂停
巴中市文广新局扎实开展法治文化提升行动
男子被困半山腰后大声胡言乱语 现已送医接受治疗
市工商局经检支队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扫黑除恶工作
“通武廊”中国旅游日交流活动在北京通州举办
苏州代表团参加亚太智能交通论坛活动
志愿者走进福利院 为老人定期理发
威海市社科理论界召开专题座谈会
尚庄:低保核查动真格
营山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法治政府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