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舟山市检察机关公益诉讼一周年白皮书》披露:一年来,我市检察机关依法立案公益诉讼案件39件,其中涉及生态环境资源保护领域27件,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和资源(据8月15日《舟山日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保护红线,任何人都不能触碰,司法机关必须加大相关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尤其是检察机关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在环境保护中更是责无旁贷。
2017年6月,我国以立法形式正式确立了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当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根据法律的授权,由检察机关有关主体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种诉讼,包括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该制度被称为公共利益的“保护伞”,它保护的是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尤其体现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英雄烈士权益保护等五个领域。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保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家利益。但我国的环境污染和自然破坏等问题却一直未得以根本好转。检察机关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应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积极探索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途径,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对生态保护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不作为、乱作为,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可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为进一步发挥检察机关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保护作用,创新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检察监督机制,建议:一是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协作机制。司法部门在办理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案件时,要与环保、国土、市场、安监等行政执法部门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实行案件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打击侵害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二是要提升社会公众对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意识。可以开展主题警示教育讲座,以案说法释法,预防发生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的行为。三是不断拓宽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线索来源渠道。比如上线公益诉讼线索 “随手拍”举报平台,运行12309举报热线,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建立信息共享协作机制。社会各界也可以积极向检察机关反映侵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案件线索。四是要以办案促“生态修复”。案子判了,打击了犯罪,但被破坏的生态怎么办?过去一般“重打击、轻修复”,将来可以积极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恢复性司法保护机制。比如打击舟山禁渔期盗捕,可以实施让盗捕者出钱增殖放流、劳役代偿、修建海洋牧场等多形式惩罚。
曹炯芳主持召开湘潭市委深改组2018年第三次会议
当你老了走路慢了,看病挂号不便怎么办? 年底前沈阳超85%医疗机构设老年绿色通道
五大连池市开展“世界认可日”宣传活动
公安部紧急发通知!家有电动车的上饶人赶紧看
这个小区用水量突然增加了一倍多,真相是……
海客谈|公共事 公家管
风雨中的铿锵玫瑰——揭秘资阳中学女排的夺冠之路
男子贪财为台湾间谍搜集情报:偷拍军舰 详绘大桥
安阳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工作会议召开
火车站进入“刷脸”检票新时代
开发区申报“淮安市名牌” 进入市名牌实地核查阶段
骗子冒充亲友领导 厦门上周电信诈骗警情上升
招远市夏甸镇前路家村第一书记李建光带动下的扶贫公益行
新城区2018年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会顺利召开
中秋期间 国内旅游收入435亿元
齐市急救中心医护人员走进社区培训急诊急救
助力平安建设 盐田街道开展2018年人民调解员培训
省商务厅调研组来绵调研对外投资与经合工作
缙云县“28证合一”改革稳步推进
城乡供水一体化进行时新洲水务局领导走访参观荆州水务集团